[发明专利]一种溶出矿物质的陶瓷材料、陶瓷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0890.6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5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冯雷;柯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奈曼旗中华麦饭石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16 | 分类号: | C04B35/16;C04B35/634;C04B35/6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02830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材料 矿物质 溶出 陶瓷器件 陶瓷添加剂 主料 制备 陶瓷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羧甲基纤维素钠 健康饮用水 硅藻土 六环石 麦饭石 锂云母 长石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出矿物质的陶瓷材料、陶瓷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溶出矿物质的陶瓷材料包括陶瓷主料和陶瓷添加剂,所述陶瓷主料包括60~70wt%麦饭石、10~20wt%六环石、5~11wt%硅藻土、4~14wt%长石和1~5wt%锂云母,所述陶瓷添加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利用本发明的陶瓷材料制成的陶瓷器件能够快速溶出多种矿物质,在健康饮用水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溶出矿物质的陶瓷材料、陶瓷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农业发展引起的水污染日益严重,为了饮水安全,水处理领域开始采用RO(反渗透)手段进行水的治理,消灭来自生物(微生物、病毒等)、物理(泥沙、铁锈等)、化学(有机物、余氯等)等的威胁。虽然RO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但同时也使得水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损失殆尽,长期饮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在健康理念下人们往往对矿物质有更多的需求,此外现有技术中能够提供矿物质的材料溶出速度低,通常需要浸泡时间超过24h甚至更高才有溶出效果,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快速溶出多种矿物质的材料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溶出矿物质的陶瓷材料、陶瓷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所述陶瓷材料制备的陶瓷器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溶出多种矿物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溶出矿物质的陶瓷材料,包括陶瓷主料和陶瓷添加剂,所述陶瓷主料包括60~70wt%麦饭石、10~20wt%六环石、5~11wt%硅藻土、4~14wt%长石和1~5wt%锂云母,所述陶瓷添加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优选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添加量占所述陶瓷主料0.3~1.5wt%,羧甲基纤维素钠占所述陶瓷主料0.3~1.5wt%。
优选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添加量占所述陶瓷主料0.3~0.9wt%。
优选地,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粒径≤13μ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陶瓷器件,由上述的溶出矿物质的陶瓷材料制得。
优选地,所述陶瓷器件包括茶具、酒具、滤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陶瓷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所述溶出矿物质的陶瓷材料,经成型和烧结制得。
优选地,烧结的温度为850~950℃。
优选地,烧结的过程采用梯度加热。
优选地,烧结的过程具体为:先等温梯度加热至500~600℃,保温,再等温梯度加热至850~950℃,保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溶出矿物质的陶瓷材料,用其制备的陶瓷器具能够溶出多种类型的矿物质如钙镁钾钠硅等,满足了人们对矿物质元素的需求,同时溶出速度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使水达到弱碱性,重金属和有害物含量低、符合国家标准。
现有技术中能够提供矿物质的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往往烧结温度较高,通常在1100℃以上,不利于环保,使用本发明的陶瓷材料能够大幅度降低烧结温度,提高孔隙率、增加溶出量,并提高了溶出速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中陶瓷球的烧结工艺曲线;
附图2为实施例1中陶瓷球a-g的SEM图;
附图3为实施例1中陶瓷球a-g的体积密度和孔隙率与添加剂含量的关系图;
附图4为实施例1中陶瓷球a-g的TDS随浸泡时间的变化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奈曼旗中华麦饭石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奈曼旗中华麦饭石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0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腐蚀机床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硅酸锆生产中的固液分离助剂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