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90545.2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5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家胜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家胜男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景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3 | 代理人: | 王博飞 |
地址: | 041506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胃脘痛 辅助针灸 治疗 止痛 中药 重量份配比 高良姜 药配伍 丁香 和胃 理气 肉桂 散风 山奈 温胃 荜菝 祛寒 复发 药材 | ||
本发明一种辅助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中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治疗后不易复发的治疗胃脘痛的中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高良姜30‑70份,肉桂20‑40份,丁香20‑40份,山奈5‑25份,荜菝5‑25份,上述诸药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祛寒止痛、温胃止呕、止痛祛积、散风除寒、理气和胃之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辅助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中药,属于中草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脘痛而言。胃脘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脘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脘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脘痛发作。总之,胃脘痛发生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胃脘痛发生的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目前临床常规治疗胃脘痛的疗程较长,药物副作用大,而且病症经常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辅助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中药,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针灸,配合中药调理,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治疗后不易复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辅助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高良姜30-70份,肉桂20-40份,丁香20-40份,山奈5-25份,荜菝5-25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辅助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中药,所述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高良姜40-60份,肉桂25-35份,丁香25-35份,山奈10-20份,荜菝10-20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辅助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中药,所述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高良姜45-55份,肉桂28-33份,丁香28-33份,山奈13-17份,荜菝13-17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现有的中药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研成细粉,用姜汁调成膏状。
本发明的用法用量:先针灸,选取内关穴、中脘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内庭穴等穴位组合针灸刺激,形成物理刺激穴疗法,结合本发明中药,两相结合配伍治疗达到最佳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本发明用量为每日1次,针灸后将本发明膏药贴在中脘穴、神阙穴。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家胜男,未经家胜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905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