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虚拟网元VNF的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9948.5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0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40 | 分类号: | H04L41/40;H04L41/0893;H04L41/02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虚拟 vnf 操作 控制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虚拟网元VNF的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应用于VNF的虚拟网元VNF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网络系统发送的对所述VNF进行操作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操作;其中,所述操作指令是判断与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与目标操作是否相互冲突后生成的,当与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为网管操作时,所述目标操作为云管操作,当与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为云管操作时,所述目标操作为网管操作;所述网络系统为云管系统或网管系统,所述网管操作为所述网管系统对所述VNF的操作,所述云管操作为所述云管系统对所述VNF的操作。本发明解决了OMC先下达指令,VNFM后下发指令,而使得VNF的云管操作与网管操作相冲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网元VNF的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网络设备是各设备商基于专用设备开发定制而成,新的网络功能以及业务引入通常意味着新的网络设备实体的研发部署。新的专用网络设备将带来更多的能耗、设备投资、针对新的设备而需要的技术储备、设备整合以及运营管理成本的增加。更进一步,网络技术以及业务的持续创新使得基于专用硬件的网络设备生命周期急剧缩短,降低了新业务推广带来的利润增长。
因此,对于服务提供商,为了能够降低网络部署和业务推广运营成本,未来网络有必要基于通用硬件平台实现软件与硬件解耦,从而通过软件更新升级方式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降低设备总体成本。另外,通过软硬件解耦还能够加速新业务部署进度,为新业务快速推广赢得市场提供有力保证,从而带来服务提供商利润的增加。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网络功能虚拟化(Newt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简称NFV)被提出,旨在通过软件实现各种网络功能并运行在通用的X86架构服务器上,降低网络昂贵的设备成本,实现软硬件解耦及功能抽象。因此,通过NFV能够使得网络设备功能不再依赖于专用硬件,资源可以充分灵活共享,并基于实际业务需求进行自动部署、弹性伸缩、故障隔离和自愈等。
其中,核心网云化的关键特征包括平台资源虚拟化、硬件设备通用化以及网元软件化。平台资源虚拟化是指采用虚拟化技术,将核心网网元部署在虚拟资源池上,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有利于集中化。硬件设备通用化是指核心网云化采用通用硬件,在通用硬件上安装、部署虚拟网元(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简称VNF),形成虚拟资源池。网元软件化是指传统的网元设备演进为虚拟功能网元,部署在虚拟机上,可根据网元业务量,或者管理策略,动态增加、减少虚拟资源。
另外,核心网云管理系统负责管理VNF的资源及生命周期(例如创建、扩缩容、终止等)。其中,核心网云管理系统包括NFVO、VNFM、虚拟基础架构管理器(VIM),NFVO负责统一的资源管理的调度,VNFM负责虚拟化网元生命周期管理,VIM负责虚拟化资源管理。核心网网管系统负责管理VNF的业务。其中,核心网管系统包括网络网管系统(Operation supportsystem,OSS)、网元网管系统(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OMC)。
另外,核心网云管理系统中的VNFM和核心网网管系统中的OMC均会对VNF进行操作,造成VNF被双大脑指挥,虽然VNFM关注资源,OMC关注业务,但不可避免的会有冲突产生。
例如下列情况:
情况一:VNFM可以要求VNF扩缩容,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可以将网元池(POOL)中VNF中用户迁移。例如OMC检测到某一VNF内用户数较少,则要求将其它VNF中用户迁移到该VNF中,但VNFM并不知道该迁移过程,则在该迁移过程中,若VNFM要求该VNF缩容,则会出现冲突。
情况二:OMC要求VNF升级,且在升级过程中VNFM要求VNF扩缩容,从而导致VNF不知道应该按照升级前版本升级还是升级后版本升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99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