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骨板、骨科固定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87505.2 | 申请日: | 2018-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4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顾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玄陶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B28B3/00;B28B11/2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钟子敏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骨板 骨科固定装置 容置部 制备 氮化硅陶瓷 生物相容性 第一表面 固定件 人体骨 收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骨板、骨科固定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接骨板包括用于接触人体骨的第一表面,接骨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容置部,容置部用于收容固定件,接骨板的材料为氮化硅陶瓷。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提高骨科固定装置的生物相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骨板、骨科固定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为了连接断骨需要使用固定装置,现有的骨科固定装置一般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因金属材质的固定装置具有强度高、成本低、工艺成熟等特点,是目前的主要产品。
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金属材质的固定装置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金属与人体原生骨的融合性较差,这种机械性能的不匹配将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使受载时固定装置与骨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固定装置的松动或脱位。同时,应力遮挡效应还会导致骨质疏松、骨吸收或骨萎缩,容易出现二次骨折。此外,由于缺乏足够的机械应力刺激,不易在骨折处形成骨痂,使愈合期变长;再有,刚性的骨折内固定物还会使初期骨性愈合过程延迟。第二、金属与人体组织的融合性较差。组织相容性差是因为金属内置物的腐蚀,即金属离子的释放;释放的金属离子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例如金属铬、镍、汞、金、铂、钡等会造成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钴、铬、镍是半抗原;钨、钒、镍、钴具有致癌性,且已有不锈钢内固定物在动物和人体中引发恶性肿瘤的报道;金属内固定物材料还会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因此需要开发生物相容性更好的骨科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骨板、骨科固定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提高骨科固定装置的生物相容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接骨板,所述接骨板包括用于接触人体骨的第一表面,接骨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容置部,容置部用于收容固定件,接骨板的材料为氮化硅陶瓷。
其中,固定件为螺钉,容置部内进一步设置有金属嵌套,金属嵌套内设置有螺纹,用于与螺钉配合。
其中,接骨板在容置部区域内的厚度大于其他区域的厚度。
其中,第一表面为光滑面,光滑面的粗糙度值Ra为0.01~200微米。
其中,第一表面具有多孔粗糙结构,多孔粗糙结构的平均孔隙率为10%~80%、平均孔径为10~1000微米。
其中,第一表面具有与人体骨相配合的弧面。
其中,接骨板的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Y形、T形、X形或异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骨科固定装置,所述骨科固定装置包括接骨板和固定件,接骨板包括用于接触人体骨的第一表面,接骨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容置部,容置部用于收容固定件,接骨板的材料为氮化硅陶瓷。
其中,固定件为金属固定件或陶瓷固定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接骨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生物医用氮化硅组合物;对生物医用氮化硅组合物进行成型处理,得到接骨板的待烧结件,其中,接骨板的待烧结件包括至少一个容置部,容置部用于收容固定件;对接骨板的待烧结件进行烧结处理,得到接骨板烧结件;对接骨板的烧结件进行后处理,得到氮化硅陶瓷接骨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接骨板,该接骨板是氮化硅陶瓷材质的,相对现有的金属材质,氮化硅陶瓷材质除了具有生物陶瓷的各项优异性能之外,还具有高硬度、高弯曲强度、高疲劳强度、高断裂韧性、优异的摩擦性能、良好的抗感染能力和良好的显影性;能够满足固定断骨的强度,还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促进断骨的愈合恢复,改善骨科固定装置的应力遮挡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玄陶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玄陶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7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