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UDP自适应冗余编码的无线P2P传输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6771.3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0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韬羽;陆以勤;覃健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裴磊磊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udp 自适应 冗余 编码 无线 p2p 传输 方法 系统 | ||
1.基于UDP自适应冗余编码的无线P2P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P2P传输过程中会传输额外的磁盘阵列RAID冗余编码数据以减少丢包重传的发生,并且根据综合丢包率自适应地调整冗余编码数据的冗余比例;在传输过程中使用TCP传输控制信息,使用UDP传输文件数据信息和冗余数据信息,以确保控制信息能够被对端准确接收同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另外通过限定UDP数据包发送的平均时间间隔,根据网络丢包率自适应地调整UDP的发送速率;
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下载节点Leecher将调整各个资源节点Seeder的UDP发送速率,发送速率的调整通过限定UDP数据包发送的平均时间间隔实现,具体方法如下:
a、计算固定时间间隔t的网络丢包率loss;
b、计算资源节点Seeder的UDP平均发送速率S=MTU*n*8/t,MTU为UDP包的大小,n为收到的数据包数量;
c、如果网络丢包率loss为0,则计算更新的发送速率S′=S+ε(S),其中ε(S)是一个随着S增加而减少的函数,ε(S)=10max(C-lgS-τ,1)/t,C是一个限制发动速率最大增长量的常数,τ是一个表示网络丢包率对发送速率增长量的衰减值;
d、如果网络丢包率loss大于阈值,则:
S′=S*(0.95-loss),
τ′=τ*(1+loss);
e、最后将S′转换为平均时间间隔p=MTU*8/S′;
RAID冗余编码的具体方法如下:如当前冗余比例为N∶1,则将N段1MB大小的文件段分别分割成2048个512字节大小的数据包并进行编号,相同序列号的数据包进行对应的异或操作,即相同比特位的数据进行N次异或操作,得到一个比特位的编码数据,因此N段文件段编码过后,得到1MB大小的冗余数据段;若传输过程中,相同序列号的N个数据包中的一个丢失,则利用接收到的冗余数据包,通过相同的异或操作进行恢复,若丢失数据包数量多于1个,则需要进行重传;
RAID冗余比例计算机制如下:RAID冗余编码数据与传输数据的比例使用阶梯式,阶梯值为0,1∶100,1∶50,1∶25,1∶10,1∶5,若传输轮次的综合丢包率高于上阈值,则提高冗余比例,若连续三次低于下阈值,则降低冗余比例,否则保持不变;具有最低综合丢包率的资源节点Seeder需要对传输轮次中传输的数据进行RAID冗余数据编码,计算出冗余编码数据并传给下载节点Leeche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DP自适应冗余编码的无线P2P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丢包率计算如下:
综合丢包率=0.5*历史丢包率与0.5*当前丢包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DP自适应冗余编码的无线P2P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传输过程被划分成多个传输轮次,每个传输轮次传输的总数据量将由下载节点Leecher根据上一次的综合丢包率进行计算,并呈阶梯式增加或减少,阶梯值为5M,10M,25M,50M,100M;若综合丢包率高于上阈值,则减少数据量,若低于下阈值,则增加数据量;
传输过程中由下载节点Leecher根据各个资源节点Seeder的综合丢包率对Seeder进行筛选和任务下发,一个下载任务为至少一个文件段,根据综合丢包率不同,各个Seeder会分配到不同数据量的下载任务,并且综合丢包率最低的资源节点Seeder将负责提供RAID冗余编码数据的下载;
即在每个传输轮次结束后,下载节点Leecher计算传输轮次的综合丢包率和各个资源节点Seeder的综合丢包率,选择下一轮传输的Seeder节点,并确定下一个传输轮次的传输数据量和冗余数据的比例,同时对资源节点Seeder按照综合丢包率进行排序,选择综合丢包率低于阈值的Seeder进行下载任务的下发,并告知综合丢包率最低的Seeder传输RAID冗余编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67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