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爆炸烧结工艺制备纳米铝管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86295.5 | 申请日: | 2018-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7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解立峰;桑圣军;王志平;曹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四平市高斯达纳米材料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3/14 | 分类号: | B22F3/14;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铝 爆炸 环形凹槽 泄压结构 抛洒 烧结 上端 垫片 堵头 泄压 制备 晶粒 顶端设置 高压气体 基座顶部 粒径分布 气体冲击 烧结法制 烧结工艺 压实过程 锥形结构 薄铁片 纳米级 外套管 中粉末 中心孔 中心轴 包套 传爆 铝管 稳压 破裂 压缩 传递 打击 | ||
1.一种爆炸烧结工艺制备纳米铝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上端堵头(4)、包套(6)、打击管(5)、外套管(9)、泄压片(10)和基座(12);上端堵头(4)、包套(6)、打击管(5)、中心轴(7)和基座(12)相互紧密配合,形成圆环柱状的密闭容器,包套(6)和打击管(5)之间存在间隙,外套管(9)和打击管(5)之间的间隙用来盛装炸药,外套管顶部中心位置固定传爆药柱(2)和雷管(1),其特征在于,上端堵头(4)的顶端设置为传爆过程中用于稳压的锥形结构,该装置的基座(12)上设有泄压结构,其中,基座(12)的顶部对应包套(6)与中心轴(7)形成的环形区域(8)位置设有用于压缩粉末中气体的圆环形凹槽,且基座(12)顶部依次设有泄压片(10)、垫片(11);此外,上端堵头(4)中心的下方和基座(12)中心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中心轴(7)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爆炸烧结工艺制备纳米铝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堵头(4)由一个圆锥和两个圆柱体构成,分别为直径×高尺寸为:60×30mm的圆锥,直径×高尺寸为:56×10mm及直径×高尺寸为:41×10mm的圆柱体;堵头下端开圆柱形孔,直径×高尺寸为:10×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爆炸烧结工艺制备纳米铝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套(6)的外径×厚度×高尺寸为:45×2×160mm;打击管(5)的外径×厚度×高尺寸为:60×2×180mm;外套管(9)的外径×厚度×高尺寸为:100×1.5×2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爆炸烧结工艺制备纳米铝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泄压片(10)的外径×内径×厚度尺寸为:41×10×0.2mm;开孔垫片(11)的外径×内径×厚度尺寸为:41×10×1mm,垫片上有4个等距对称的圆孔,圆孔的圆心距装置轴心距离为12.75mm,圆孔直径1mm;基座(12)由两个圆柱体构成,直径×高尺寸为:41×10mm及直径×高尺寸为56×10mm;基座(12)中的圆环形凹槽的外径×内径×高尺寸为:31×20×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爆炸烧结工艺制备纳米铝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套(6)、打击管(5)、上端堵头(4)及基座(12)采用45#钢,所述的中心轴(7)采用镁棒,所述的外套管(9)采用PVC工程塑料。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所述装置的纳米铝管爆炸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铝粉烧结方法的步骤具体如下:
(a)组装好包套(6)、打击管(5)、中心轴(7)和基座(12),与纳米铝粉及上端堵头(4)一起放入充满保护气氛的密闭手套箱内;
(b)在包套(6)和中心轴(7)之间的环形柱状空间内均匀加入纳米铝粉并压实,铝粉填装密实度达到40%-60%,并盖上上端堵头(4);
(c)从手套箱内取出爆炸烧结装置;
(d)将爆炸烧结装置与外套管(9)组装,并在外套管(9)管内加入低爆速炸药(3);
(e)启动雷管(1)触发传爆药柱(2)起爆低爆速炸药(3),打击管(5)在爆炸力作用下打击包套(6),压实纳米铝粉,获得纳米铝管;
(f)切割打击管(5)和包套(6),并取出镁棒,获得所需的纳米铝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的低爆速炸药(3)为粉状铵梯炸药,所述的粉状铵梯炸药的装药密度为0.9g/cm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状铵梯炸药的粒径在1~2μ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铝粉的尺寸在60~140n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箱内的保护气氛为氩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四平市高斯达纳米材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理工大学;四平市高斯达纳米材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62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