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测定化学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85862.5 | 申请日: | 2018-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0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培强;杨亮;高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纤维 回潮 含油率 低场核磁共振 关系曲线 核磁信号 采集 测试技术领域 待测样品 附着物 油剂 分析 测试 检测 | ||
本发明属于化学纤维附着物定量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测定化学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的方法。该方法先将已知不同回潮率和含油率的化学纤维样品,依次进行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分别采集得到化学纤维样品的回潮水的信号和油剂信号;根据采集的核磁信号,分别建立化学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与核磁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将待检测化学纤维样品进行低场核磁共振分析,采集样品磁信号,利用上述关系曲线,得到待测样品回潮率和含油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同时测定化学纤维样品的回潮率和含油率,操作方便、精确度高,可以大大节省测试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纤维附着物定量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测定化学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检测速度和结果准确性在纤维生产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化学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测试方法是两者分开测试,先通过烘箱干燥法测试化学纤维的回潮率,然后用萃取法或其他方法测试化学纤维的含油率。
目前,化学纤维回潮率的测定方法是根据GB/T9995-1997(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测定,纤维含油率的测试方法,是根据 GB/T 6504-2008(化学纤维含油率实验方法)测定,上述国标方法测试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的优点是测定结果比较准确,但测试需要数小时,速度慢、效率低,耗时较长,不利于生产过程的快速反应。
为了提高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的测试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试图探寻一种能够同时测定化学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的方法。例如,中国专利文献 CN103728197A,公开了一种检测纤维含水率和含油率的方法,包括:步骤 1:用卤素水分测定仪的恒温热称量特性检测纤维含水率,卤素水分测定仪的测试温度为105℃,测试时间为1小时;步骤2:采用直接滴油法在核磁仪上将核磁标准信号和含油率线性拟合;步骤3: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核磁仪中,找出对应已知浓度的纺丝原油的标准曲线,测试纤维的含油率,并与手工洗涤法进行比较。采用上述专利文献提供的检测纤维含水率和含油率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得纤维含水率和含油率,且测得的结果精确度高,重复性好。
但是,通过分析可知,上述专利文献提供的检测纤维含水率和含油率的方法仍然是将含水率和含油率分开测试的,并未实现同时测试,且测试过程耗时一个小时以上。因此,该测试方法耗时仍然较长,不利于对于纤维生产过程的快速反应控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分开测试耗时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准确、稳定的同时测定化学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时测定化学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标准样品的测试:
称取相同质量的已知不同回潮率和含油率的化学纤维样品,依次进行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在对样品进行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时,由于回潮水比油剂衰减时间快,可通过设定一个合适的回波间隔时间和回波个数,实现油、水信号的分离,分别采集得到化学纤维样品的回潮水的信号和油剂信号;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建立化学纤维回潮率和含油率与核磁信号之间的关系曲线,
化学纤维回潮率与核磁信号之间的关系式为:
Am=Km·Cm+Bm 式1
式中,Am为样品回潮水信号,为无量纲单位;Cm为样品回潮率,单位为%;Km为标线斜率;Bm为截距;
化学纤维含油率与核磁信号之间的关系式为:
Ao=Ko·Co+Bo 式2
式中,Ao为样品油剂信号,为无量纲单位;Co为样品含油率,单位为%; Ko为标线斜率;Bo为截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58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