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墨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及其合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85679.5 | 申请日: | 2018-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2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谭佑华;麦基民;谭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明日涂料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69/34 | 分类号: | C08G69/34;C08G69/28;C09D11/102;C09D11/033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46 | 代理人: | 钟作亮 | 
| 地址: | 528447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液 醇溶性聚酰胺树脂 油墨 醋酸 二聚脂肪酸 无水乙二胺 己二胺 异丁酸 丙酸 乳酸 羧基 合成 抗凝胶性 醇溶性 二聚体 胺基 | ||
一种油墨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及其合成方法,其中,该油墨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包括下述组分:二聚体含量88‑92%的二聚脂肪酸、丙酸、异丁酸、醋酸、乳酸、无水乙二胺,以及1,6-己二胺,所述二聚脂肪酸为140‑160份,丙酸、异丁酸、醋酸和乳酸混合形成的溶液称为酸混合液,所述无水乙二胺和1,6-己二胺羧基混合形成的溶液称为胺混合液,酸混合液中的羧基与胺混合液中的胺基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本发明具有能醇溶性和抗凝胶性更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领域,尤其是一种油墨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印刷、塑料包装和装饰文化的发展,高档专用的彩色塑印油墨得以迅猛发展。醇溶性聚酰胺树脂是制备柔性印刷油墨的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颜料及填加剂,可以制备各种优质的塑料印刷油墨。该油墨具有光泽度高、粘结性能好,醇稀释性优良、凝胶性低、快干及柔韧性好等性能。目前,国际上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均以醇溶性聚酰胺树脂代替毒性较大的苯溶性聚酰胺树脂,而我国生产的聚酰胺树脂绝大多数还是以苯、二甲苯作为溶剂;醇溶性聚酰胺树脂的生产厂家还很少,并且,基于目前技术的缺陷,国内的醇溶性聚酰胺树脂具有颜色较深、凝胶倾向严重、凝胶恢复性差以及在纯醇类溶剂中溶解性能差等缺点,和国外同类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改善树脂的醇溶性和其醇溶液的抗凝胶性是环保型油墨工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向社会提供一种醇溶性和抗凝胶性更好的油墨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
本发明还向社会提供一种醇溶性和抗凝胶性更好的油墨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墨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包括下述组分:二聚体含量88-92%的二聚脂肪酸、丙酸、异丁酸、醋酸、乳酸、无水乙二胺,以及1,6-己二胺,所述二聚脂肪酸为140-160份,丙酸、异丁酸、醋酸和乳酸混合形成的溶液称为酸混合液,所述无水乙二胺和1,6-己二胺羧基混合形成的溶液称为胺混合液,酸混合液中的羧基与胺混合液中的胺基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二聚脂肪酸中二聚体的含量为88%。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二聚脂肪酸为140份。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述的油墨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的合成方法,
(S1)、以150份二聚脂肪酸为基准,以羧基与胺基的物质的量的比1:1配制酸混合液和胺混合液;
(S2)、将酸混合液加入反应釜中充分搅拌,缓慢升温到130℃开始滴加胺混合液,恒温在120℃-140℃反应1h;
(S3)、迅速升温至230℃,恒温反应2h,直至分水器中无明显水滴出后停止加热,开始抽真空,时间为40min;
(S4)、待产物温度降到160℃时倒入涂有丙三醇的不锈钢盆中,冷却后则得到亮黄色的固状聚酰胺树脂。
本发明由于以二聚酸、乙二胺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共缩聚反应制备了醇溶性聚酰胺树脂,该树脂具有较好的醇溶性、优良的抗冻性、适宜的软化点和粘度,可应用于油墨行业。因此,本发明具有醇溶性和抗凝胶性更好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油墨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的合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以150份二聚脂肪酸为基准,以羧基与胺基的物质的量的比1:1配制酸混合液和胺混合液;
(S2)、将酸混合液加入反应釜中充分搅拌,缓慢升温到130℃开始滴加胺混合液,恒温在120℃-140℃反应1h;
(S3)、迅速升温至230℃,恒温反应2h,直至分水器中无明显水滴出后停止加热,开始抽真空,时间为4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明日涂料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明日涂料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56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