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管理系统、方法、电子设备、装置及非易失处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84579.0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4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恺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G06F1/3203 |
代理公司: | 上海巅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9 | 代理人: | 王再朝;高磊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鱼***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管理 系统 方法 电子设备 装置 非易失 处理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量管理系统、方法、电子设备、装置及非易失处理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接收的所述电子设备至少一个时刻的供电信息、储电信息、以及断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进行预测计算,输出数据位宽指令、启动指令或写策略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指令或/及服务质量预测信息;依据所述至少一种指令或/及服务质量预测信息对所述处理器的运算进行能量管理。本申请通过预测未来的电能输入或断电时刻获得数据传输位宽或数据写入策略以及启动运算的时长,进而可以确保处理器的运算与其获得的预期能量相匹配,并根据写策略动态调整非易失性元素的保留时间与电能情况相匹配,并且将服务质量与预先请求的最低服务质量相匹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能量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量管理系统、能量管理方法、电子设备、电子装置、非易失处理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物联网设备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例如高性能、小体积的可穿戴设备或可植入设备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性能的需求意味着系统能耗的提升,而目前电池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能耗需求的增加,并且电池供电依然存在体积重量大和维护费用昂贵的问题。为此,可穿戴设备或可植入设备通常会通过采集外界能量实现自供能,然而,自供能存在着能量有限,变化剧烈以及难以预测的缺陷,因此,物联网节点需要通过合理存储和利用有限的采集能量,并根据不同负载的能量需求进行合理的能量管理,使得能量利用效率最优化。
物联网节点中,除了处理器内部的信号处理和控制操作外,还存在处理器与周边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和信息交互的操作,比如传感器信息从传感器读回到处理器中,存储器芯片中数据的写入和读出,以及数据通过射频单元进行发送接收等。这些都会造成处理器对电能有很高的需求。在自供能系统中,每次原子操作都必须要保证在足够的能量下才能完成。因此,系统的能量管理装置需要能够提供此类支持。为此,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相关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管理系统、能量管理方法、电子设备、电子装置、非易失处理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利用低成本的方式进行能源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能量管理系统,应用于具有处理器的电子设备中,包括预测模块及执行模块,其中。所述预测模块基于接收的所述电子设备至少一个时刻的供电信息、储电信息、以及断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进行预测计算,输出数据位宽指令、启动指令或写策略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指令或/及服务质量预测信息;所述执行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预测模块输出的至少一种指令或/及服务质量预测信息对所述处理器的运算进行能量管理。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非易失处理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能量管理系统。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能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具有处理器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所述电子设备至少一个时刻的供电信息、储电信息、以及断电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依据所述至少一种信息进行预测计算并输出数据位宽指令、启动指令或写策略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指令或/及服务质量预测信息;以及依据所述至少一种指令或/及服务质量预测信息对所述处理器的运算进行能量管理。
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量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
如上所述,本申请的能量管理系统、能量管理方法、电子设备、电子装置、非易失处理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预测未来的电能输入或断电时刻获得数据传输位宽或数据写入策略以及启动运算的时机,进而可以确保处理器的运算与其获得的预期能量相匹配,并根据写策略动态调整非易失性元素的保留时间与电能情况相匹配,并且将服务质量与预先请求的最低服务质量相匹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未经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4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复位功能的D波地下通讯电路
- 下一篇: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