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指数动态模型的短波频率扫描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2337.8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5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池;田晓铭;张海勇;郭谊;贺寅;韩东;李梁;李利;柏羽;刘冠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H04B17/309;H04B17/336;H04B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1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波频率 扫描探测 通信 探测 动态模型 探测设备 阈值时 步进 短波通信 技术应用领域 链路质量分析 动态扫描 频率探测 实时探测 输入参数 探测频率 探测区间 探测周期 线性扫描 指数参数 质量变化 全频段 拟合 频点 选频 主呼 信道 优化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短波通信技术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指数动态模型的短波频率扫描探测方法。该方法依据需求设置起止探测频率、线性固定步进间隔、指数参数及通信质量阈值等输入参数;基于固定步进间隔对主呼站A与被呼站B间的信道进行数次线性扫描探测;根据数次探测后的链路质量分析结果,判断通信质量变化趋势;当通信质量高于阈值时,转为指数动态扫描探测阶段;当通信质量低于或等于阈值时,运用线性方法继续当前扫描探测;最终获得各探测频点通信质量并拟合出探测区间全频段通信质量情况。本发明能够在保证频率探测精度的同时大幅缩减探测周期,提高实时探测选频效率,可优化短波频率探测设备的现有扫描探测模式,提升短波频率探测设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短波通信技术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指数动态模型的短波频率扫描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短波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抗毁性能强等优点,是实现中远程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电离层作为短波通信的传播媒介具有时变特性,短波通信频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通信的实际效果。目前常用的实时选频技术主要有两种探测模式,一是定频探测:对短波通信频率管理系统中数个预设频点依次进行探测选频。由于频点的设置主要依靠频率预测和人员操作经验,因此难以选出最佳工作频率。同时,在探测过程中当主呼站频率切换时,被呼站处于全频段收听状态,延长了探测信号被捕获的时间。二是常规扫描探测模式:在短波频率范围内均匀等步进间隔进行探测,扫描探测方式单一、探测周期较长。基于电离层变化的连续性,本发明通过分析已有实时探测数据动态调节采样间隔,优化探测模式,提升探测效率,能够大幅缩减探测周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运用指数动态模型的短波扫描探测方法,根据通信链路质量分析结果,合理选择运用线性扫描探测和指数动态扫描探测方法,提高短波通信频率探测效率,保证探测结果精度的同时有效缩短探测时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指数动态模型的短波频率扫描探测方法,依据需求设置输入参数,包括起止探测频率、线性固定步进间隔、指数参数及通信质量阈值;基于固定步进间隔对主呼站A与被呼站B间的信道进行数次线性扫描探测;根据数次探测后的链路质量分析结果,判断通信质量变化趋势;当通信质量高于阈值时,转为指数动态扫描探测阶段;当通信质量低于或等于阈值时,运用线性方法继续当前扫描探测;重复上述操作,获得各探测频点通信质量并拟合出探测区间全频段通信质量情况。
(1)依据实际需求设置起止探测频率、线性固定步进间隔、指数参数及通信质量阈值。其中,通信质量选取信噪比作为评价标准;
(2)主呼站A自初始频率起基于固定步进间隔进行数次线性扫描探测,此时,被呼站B处于同步收信状态。被呼站B依据探测接收信号进行信道质量分析和评定,研究其变化趋势;
(3)若当前探测频点的通信质量低于或等于阈值,则继续采用线性扫描探测方法;若当前探测频点的通信质量高于阈值,则采用指数动态扫描方法进行探测区间指数型动态扫描;
(4)进入指数动态扫描阶段后持续扫描,直至通信质量再次低于或等于阈值时,恢复线性扫描过程;
(5)重复上述操作,待探测至终止频率时停止扫描,基于已探测数据进行高斯曲线拟合获得探测区间全频段通信质量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短波通信频率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提出基于指数动态模型的短波频率扫描探测方法。本发明能够在保证频率探测精度的同时大幅缩减探测周期,提高实时探测选频效率,可优化短波频率探测设备的现有扫描探测模式,提升短波频率探测设备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23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