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激光-可见光融合视觉技术的焊缝跟踪系统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80875.3 | 申请日: | 201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7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兵;彭少华;屈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佩恩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044 | 分类号: | B23K26/044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唐毅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见光图像 融合 焊接机器人 可见光 视觉技术 焊缝跟踪系统 激光 收集装置 图像识别 显示屏 机器人运动控制 交流伺服电机 微程序控制器 激光传感器 焊缝跟踪 焊缝图像 融合装置 特征采集 图像参数 有效解决 智能跟踪 自动提取 最佳图像 焊缝 显著性 像素级 传感器 焊接 筛选 跟踪 决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可见光融合视觉技术的焊缝跟踪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包括:51单片机、ZLDS200激光传感器、3CPU‑4微程序控制器、交流伺服电机、焊接机器人、图像识别融合传感器、可见光图像收集装置、可见光图像融合装置以及可见光图像显示屏。所述的基于激光‑可见光融合视觉技术的焊缝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51单片机控制可见光图像收集装置进行图像参数、特征采集,进行显著性融合后对比筛选,选出最佳图像输入可见光图像显示屏中,将图像识别进行像素级、特征极、决策级融合焊接机器人,操作焊接机器人完成焊接跟踪。本发明将焊缝图像识别与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相结合,有效解决焊缝自动提取和智能跟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跟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激光-可见光融合视觉技术的焊缝跟踪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在焊接操作过程中,克服焊接过程中焊缝质量对焊工的经验依赖性、周围环境(强弧光辐射、高温、烟尘、飞溅、坡口状况)、加工误差、夹具装夹精度、表面状态和工件热变形等的影响,其实际焊接条件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焊炬偏离焊缝,从而造成焊接质量下降甚至失败。因此设计一种基于激光-可见光融合视觉技术的焊缝跟踪系统与方法提高焊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激光-可见光融合视觉技术的焊缝跟踪系统与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激光-可见光融合视觉技术的焊缝跟踪系统,包括51单片机、ZLDS200激光传感器、3CPU-4微程序控制器、交流伺服电机、焊接机器人、图像识别融合传感器、可见光图像收集装置、可见光图像融合装置以及可见光图像显示屏;其中:
所述ZLDS200激光传感器、3CPU-4微程序控制器由下至上电性连接于51单片机左侧,所述焊接机器人电性连接于3CPU-4微程序控制器左侧,所述交流伺服电机电性连接于3CPU-4微程序控制器上侧,所述可见光图像收集装置、可见光图像融合装置、可见光图像显示屏由下至上电性连接于51单片机右侧,所述可见光图像收集装置与ZLDS200激光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可见光图像显示屏与图像识别融合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焊接机器人电性连接于图像识别融合传感器左侧。
优选的是,所述3CPU-4微程序控制器由控制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和地址转移逻辑三部分组成。
优选的是,所述51单片机设置有外接石英晶体和外接微调电容,所述51单片机内部设置有振荡器,其振荡频率为6M~12M。
优选的是,所述焊接机器人采用一体化焊钳结构,所述焊接机器人设置有7-22个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激光-可见光融合视觉技术的焊缝跟踪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51单片机控制可见光图像收集装置进行成像收集、采集图像参数以及图像特征提取;
步骤(2)利用51单片机控制可见光图像融合装置将收集的图像参数、特征进行若干组显著性融合,得到图像后进行对比筛选,选出最佳图像输入可见光图像显示屏中;
步骤(3)根据可见光图像显示屏中显示图像,检测实际焊接空间位置偏移量参数;
步骤(4)将显示图像识别进行像素级、特征极、决策级融合焊接机器人,对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电源、连接法兰、装接焊枪等预处理;
步骤(5)利用51单片机控制ZLDS200激光传感器、3CPU-4微程序控制器调控焊接机器人手臂角度,操作焊接机器人连接法兰上的焊枪对准焊接位置,校正焊接机器人偏移量后,进行精确焊接,最后完成焊接跟踪。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2)中,其中所述对比方法包括拉普拉斯金字塔变换LP、离散小波变换DWT、Curvelet变化以及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佩恩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佩恩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808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