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苗圃用废水的处理再利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78844.4 | 申请日: | 2018-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1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慧恒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4 | 代理人: | 谢隽雯 |
| 地址: | 221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苗圃 废水 处理 再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苗圃用废水的处理再利用方法,在污水池内设置的清理机构,可以对废水和固体废物进行一个初步的过滤处理,将废水和固体废物分开进行处理,提高了后续的过滤效果和整体处理效率;沉淀器上层的废水和第一过滤器过滤后的废水均被输送至第二过滤器中,再次进行过滤处理,然后将废水输送至藻类净化池中进行净化处理,再输送至消毒杀菌池中进行杀菌处理,处理后的水引入污水池中再次使用。本发明对污水池中的废水以及清洗污水池的后的污水同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循环水不含溶解态有机物、微生物和有害细菌,避免了二次污染,可用于买哦普的灌溉,节省了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苗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苗圃用废水的处理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雨水、养殖废水以及生活用水所排放的在地表面上的废水量非常之大,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污染物、磷及污损生物,氨氮和硫化氢是育苗水体中最普遍的有害物质,水体中的氨氮和硫化氢浓度会随着育苗的进行而逐渐升高,氨氮是水产生物的排泄物,也是残饵、粪便以及动植物尸体等含氮有机物分解的终产物,硫化氢则是由于含硫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由厌氧细菌分解形成,水质和底质败坏而诱发弧菌等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导致疾病发生。在这些废水中含有很多污物,如淤泥等固体废渣,这些废水虽然可以从地表面收集,但因为含有很多固体垃圾、固体淤泥颗粒,无法直接用来供给苗圃灌溉,造成水资源很大浪费,鉴于此,有必要改进苗圃用废水的处理再利用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后的循环水不含溶解态有机物、微生物和有害细菌的苗圃用废水的处理再利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苗圃用废水的处理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养殖废水和生活废水均通过管道收集至污水池中;所述污水池内安装有清理装置,污水池的左侧壁下部设置有出泥口,底端中部设置有出水口,内部固定安装有带有网孔的过滤网板,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搅拌机构、刮泥机构和控制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污水池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内侧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一滑轨,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横杆、固定于第一横杆底端中部的搅拌杆以及与搅拌杆顶端传动连接的搅拌电机,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均连接有与第一滑轨相对应的第一滑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轮连接有第一滑动电机,且第一滑轮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中,以带动第一横杆的上下移动,所述刮泥机构包括第二横杆和推杆,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顶部,且第二横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推杆的底端固定垂直设置有推刀,顶端设置有与第二滑轨相对应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连接有第二滑动电机,且第二滑轮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中,以带动推杆的左右移动;
S2、打开出水口处的出水阀门和出水泵,使得废水从出水口流进废水池中;
S3、打开第一滑动电机,使得第一横杆向下移动,打开搅拌电机,开始对过滤网板上的固体废物进行搅拌处理,搅拌转速为200~350转/min,搅拌时间为15~20min;
S4、搅拌完成后,关闭搅拌电机,通过第一滑动电机控制第一横杆向上移动至顶端位置后关闭第一滑动电机,开启第二滑动电机,推杆开始由污水池右端向左端移动,其底端的推刀将过滤网板上的固体废物推至出泥口处,然后推杆向右移动至最右端初始位置处,关闭第二滑动电机;
S5、固体废物由出泥口通过管路进入废泥池中,然后输送至沉淀器中,固体废物沉淀于沉淀器底部,其中的废水则浮于沉淀器的上层;
S6、使用清水冲洗污水池内部,清洗后的污水输送至废水池中,废水池中的废水和污水混合后一起被输送至第一过滤器中,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过滤掉其中的小颗粒固体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88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