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疏水砂芯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78474.4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1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平;喻丽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7/30 | 分类号: | C03C17/3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劲松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水砂芯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疏水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为将砂芯材料暴露在有机硅烷试剂气氛下,使有机硅烷试剂与砂芯材料表面的羟基缩聚形成疏水的硅烷涂层,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往容器中加入有机硅烷化试剂,再将和砂芯材料置于容器中,密闭容器对其进行加热,使有机硅烷化试剂气化与砂芯材料充分接触反应,得到疏水砂芯材料。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无环境污染,成本低,按照本发明方法得到的疏水改性砂芯漏斗,疏水性好,可用于废水处理、油水分离、乳液分离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疏水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疏水砂芯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砂芯漏斗的砂芯滤板是由玻璃料研碎后过筛然后烧结而成,其采用优良硬质高硼玻璃组成,具有较高的理化性能,可以过滤酸液和用酸类处理,也叫耐酸漏斗、玻璃垂熔漏斗。砂芯漏斗是一种可以实现固液分离的过滤装置,具有简易、快速、成本低等优点,广泛用于化学分析、卫生监测、环境监测、生物制品、科学研究等方面。通常砂芯漏斗的砂芯滤板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形成高能、亲水表面,在进行过滤时对水、油等不同溶剂没有选择性。为扩大砂芯漏斗的实际应用,砂芯滤板需要进行疏水改性,达到良好的油水分离效果。对于制备具有特殊润湿性的材料常采用的方法包括仿生法、化学改性、层层自组装、模板法、化学刻蚀法、喷涂法和提拉法等等。具体有通过表面接枝、点击反应以及铜引发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经过改性后的玻璃表面水接触角达到90°以上(Polym.Chem.,2017,8,7457–7468)。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三甲基硅烷化的二氧化硅纳米球,在具有二氧化硅网络表面上形成超疏水薄膜(ACS Appl.Mater.Interfaces,2011,3,3440–3447)。通过浸没法将硅片浸润在硅烷偶联剂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再经过清洗、干燥等一系列后处理过程得到超疏水表面(J.Am.Chem.Soc.,2006,128,9052-9053)。通过层层自组装方法将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组装成阶层结构的涂层,得到具有超疏水性质的玻璃表面(Langmuir,2010,26,13528–13534)。在二氧化硅表面制备疏水表面目前存在以下技术难点:现有的制备疏水性二氧化硅类材料方法步骤复杂,前期材料构建复杂,以及后处理工艺较为繁琐,生产成本较高,大规模应用可能性很小。重要的是,砂芯滤板具有天然优势,它由不同大小的砂砾组成,形成的孔径分布范围广,大到几百上千微米,小至不到1微米,构成具有不同粗糙度的表面,经过疏水改性后,可以满足各类油水混合分离的需求。发展一种简单、低成本且具有应用价值的疏水砂芯材料已经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疏水砂芯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化学气相沉积法,采用原位一步反应即可制备得到疏水砂芯材料,其工艺简单、无环境污染、成本低。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制备疏水砂芯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疏水砂芯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砂芯材料暴露在有机硅烷试剂气氛下,使有机硅烷试剂与砂芯材料表面的羟基缩聚形成疏水的硅烷涂层,得到疏水砂芯材料。其中,所述的有机硅烷试剂气氛为通过对有机硅烷试剂加热使其气化得到。所述的砂芯材料包括砂芯漏斗、砂芯片等。
优选地,所述的有机硅烷试剂包括六甲基二硅氮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等。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有机硅烷试剂为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更具体地,所述的疏水砂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往容器中加入有机硅烷化试剂和砂芯材料(砂芯材料未与有机硅烷化试剂接触),密闭容器,对容器进行加热,使有机硅烷化试剂气化与砂芯材料充分接触,得到疏水砂芯材料。优选地,对容器进行加热前对其抽真空,加热的温度为40~140℃,加热的时间为10min~24h。
一种疏水砂芯材料,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
所述的疏水砂芯材料可应用油水分离、乳液分离、废水处理等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84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