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高效导电脂在降低电气连接电接触阻抗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8311.6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8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邓成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新原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3 | 分类号: | H01R13/03;H01R43/00;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双艳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脂 电气连接 电接触 阻抗 电气连接器 电接点 应用 电气技术领域 电接触表面 高频交流电 发热问题 降低功耗 接触阻抗 均匀涂敷 大电流 高电压 工频 试验 预防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高效导电脂在降低电气连接电接触阻抗中的应用,涉及电气技术领域。该应用是将纳米高效导电脂均匀涂敷在电气连接器或电接点的电接触表面,通过纳米高效导电脂与接触表面之间特定的相互作用,可实现降低电气连接电接触阻抗的目的。试验表明,纳米高效导电脂能够使接触阻抗降低10‑35%,故纳米高效导电脂在降低共工频、高频交流电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同时为高电压、大电流电气连接器或电接点的预防发热问题和降低功耗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办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米高效导电脂在降低电气连接电接触阻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电气连接导体接触面和触头接触面,不管加工如何光洁,从细微结构来看,都是凹凸不平的,实际有效接触面只占整个接触面的一小部分,各种金属接触面在空气中还会生成一层氧化层,使有效接触面积更小,这就导致电气连接处接触电阻较大。
目前,对于降低电气连接处的接触电阻的方法研究较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方法:
(1)在电气接头上涂敷通用导电膏(电力复合脂),以降低接触电阻;
(2)在铜触头上镀银或锡等抗氧化性较强的金属,以降低接触电阻;
(3)适度加大接触压力,使接触斑点数量及面积增加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使接触电阻降低;
(4)设计不同的接触形式(如点接触、线接触和面接触),以取得不同接触形式下较低的接触电阻;
(5)设计适当的接触面的表面光洁度,以取得较低的接触电阻。
但是上述方法分别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比如方法(1)中的导电膏涂敷后成为电接触面上的附着物,容易因挤压或摩擦而流失致使其效果变差,并且导电膏涂敷的合理厚度也不易掌握和控制;方法(2)工艺复杂,造价昂贵;方法(3)较难掌握合适的接触压力,易使电接触面变形;方法(4)对设计要求高,制造精度要求高且工艺复杂;方法(5)对制造触点的材料及表面一致性要求高。而且,上述方法皆是在降低接触表面的接触电阻。而在交流领域电领域,电气连接处除了产生接触电阻,还产生接触容抗和接触感抗,接触电阻、接触容抗和接触感抗共同构成接触阻抗。而对于如何降低工频、高频交流领域的电气连接中产生的接触容抗和接触感抗并未见过相关报道。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高效导电脂在降低电气连接电接触阻抗中的应用,即纳米高效导电脂能够有效降低电气连接电接触阻抗,在降低共工频、高频交流电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高效导电脂在降低电气连接电接触阻抗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将所述纳米高效导电脂用于降低工频、高频交流电领域的电气连接电接触阻抗;
其中,所述阻抗包括接触电阻、接触容抗和接触感抗。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纳米高效导电脂包括RG-53E纳米高效导电脂、GT-A型纳米导电精、GT-B型纳米导电精GT-C型纳米导电精、GT-D型纳米导电精或LAWAS 822GREASE高效导电膏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将纳米高效导电脂涂敷于电气连接器或电接点的电接触表面;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纳米高效导电脂涂覆于接触表面的厚度为1.5-4.0μm,优选为1.8-3.5μm,进一步优选为2.0-3.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新原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新原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83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