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质回收用回转炉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77756.2 | 申请日: | 2018-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0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康自强;高媛;张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亿安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7/10 | 分类号: | F27B7/10;F27B7/22 |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李红卫 |
| 地址: | 4512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炉本体 底板 轴承 支架 电解质回收 支撑框架 转动连接 回转驱动 同步转动 减速机 上端 辊筒 转炉 输出端连接 底部中心 一端开口 轴承外套 外侧壁 齿轮 底座 立杆 炉口 轴面 平行 架设 开口 回收 环保 | ||
本发明属于电解质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质回收用回转炉。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通过数个立杆连接,支撑框架内架设一端开口的炉本体,炉本体的开口为炉口,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外套设有辊筒,辊筒与炉本体的外侧壁相接触,形成第一轴承与炉本体同步转动的结构,第二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轴面与炉本体的底座平行且转动连接炉本体的底部中心,形成第二轴承与炉本体同步转动的结构,底板上还设有回转驱动减速机,回转驱动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齿轮,本发明环保、回收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解质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质回收用回转炉。
背景技术
在电解铝的生产过程中,一部分炭从阳极上脱落,进入电解槽中成为炭渣,这种炭渣不仅会影响铝电解质的物理化学性能,还对电解槽的工作状态和电流效率造成影响,因而需要定期将这些炭渣从电解槽中捞出,在电解质的浸泡和渗透作用下,炭渣中粘附了大量的电解质,约占炭渣重量的60~70%,炭渣中的电解质做为电解原料,如能回收并返回电解槽重新利用,可有效降低原铝生产成本,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处理电解槽炭渣的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浮选法,其原理是将炭渣加水磨细,达到符合要求的粒度和浓度后,加入浮选药剂进行搅拌处理,然后进入浮选机导入空气形成气泡,此时可浮的物料就夹杂在气泡中浮至矿浆表面,随泡沫从上部取出,剩余物料从浮选槽的底部排出从而达到分选的目的。但是浮选法工艺流程复杂,回收效率低,且回收的电解质杂质含量高,不能直接返回电解槽使用,并且浮选后的废水需进行处理合格才能排放。第二种是氧化焙烧法,是将含电解质的炭渣磨细后直接进行有氧焙烧,炭氧化变为二氧化碳后,回收炭渣中的电解质。该方法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很难加以利用,经济性并不合算,且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氟气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第三种是酸解法,先用无机酸将炭渣中的氟化盐转化为HF挥发,再用碱性溶液吸收。但是酸解法处理成本高,污染大,废液难处理。还有部分企业采用常规熔炼炉加热熔化的方法,但炭渣成分比较复杂,在其高温侵蚀下,传统的浇注料一般使用寿命在一个月左右,内衬需经常大修,既影响电解质的品质,又大大降低了利用效率,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回收效率高的电解质回收用回转炉。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解质回收用回转炉,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通过数个立杆连接,支撑框架内架设一端开口的炉本体,炉本体的开口为炉口,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外套设有辊筒,辊筒与炉本体的外侧壁相接触,形成第一轴承与炉本体同步转动的结构,第二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轴面与炉本体的底座平行且转动连接炉本体的底部中心,形成第二轴承与炉本 体同步转动的结构,底板上还设有回转驱动减速机,回转驱动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齿轮,炉本体上套设与齿轮配合使用的同步链条,炉口上设有炉门,炉门固定连接滤网,滤网覆盖在炉口上,炉门与炉口之间具有供烟气出入的间隔,炉门上设有加热烧嘴,炉门通过铰接件与立杆铰接,炉门与炉口之间的间隔上方设有除尘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除尘装置包括大烟气罩,大烟气罩内套设小烟气罩,大烟气罩的进烟口和小烟气罩的进烟口均位于炉门与炉口之间的间隔上方,小烟气罩连通第一管道,第一管道贯穿大烟气罩,大烟气罩连通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阀门,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支架包括两个第一支板,两个第一支板通过第一转动杆连接,第一轴承套设在第一转动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支架上端固定第二轴承的外侧壁,第二轴承内固定套设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炉本体的底部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板和底板为矩形板,底板的板面面积小于顶板的板面面积,立杆的下端分别位于底板的四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亿安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亿安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77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