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视角导向层的集成成像360°桌面3D显示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76058.0 | 申请日: | 2018-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9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琼华;罗令;邓欢;任慧;赵敏;李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30/27 | 分类号: | G02B30/2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角 导向 集成 成像 360 桌面 显示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视角导向层的集成成像360°桌面显示系统。该系统由高速投影机、接收屏、视角导向层、透镜阵列、全息功能屏及旋转电机组成。高速投影机位于系统的最底层,往上依次是接收屏、视角导向层、透镜阵列以及全息功能屏。旋转电机带动接收屏、视角导向层及透镜阵列旋转,其旋转的角分辨率与微图像阵列的切换速度保持同步,依次再现出环向360°范围内所有视区的目标3D图像,从而实现环向360°可视的集成成像桌面3D显示。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桌面显示技术和集成成像3D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视角导向层的集成成像360°桌面3D显示系统。
二、背景技术
集成成像是一种真3D显示技术,具有裸眼观看、全真3D再现、无视疲劳、视点连续等诸多优点。集成成像技术包含拍摄和显示两个过程:拍摄过程利用摄像机阵列记录3D场景不同角度的3D信息;显示过程将拍摄到的3D图像信息合成微图像阵列,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在显示空间重建出3D场景。
理想的桌面显示在以目标场景为中心的360°范围内均可观看到完整的图像,因此桌面显示屏像素发出的光线不像常规显示屏一样朝正前方发散,而是向显示屏的一侧偏转,光线发散角的对称轴与显示屏的法线方向具有一定夹角,使得环绕在桌面显示屏周围的观看者位于光线发散角的中间位置,从而获得良好的360°环视观看效果。但目前桌面显示大多局限于2D显示,无法模拟真实的3D场景。将集成成像和桌面显示结合起来,能为不同方位的观看者提供不同的3D场景信息,从而还原出3D场景的真实形貌。但传统的集成成像桌面显示的最佳观看视区在显示屏的正前方,无法适应桌面显示环绕360°观看的特性,并且由于像素的漫反射特性,在多人同时观看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串扰。
三、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视角导向层的集成成像360°桌面3D显示系统。所述系统由高速投影机、接收屏、视角导向层、透镜阵列、全息功能屏及旋转电机组成。如附图1所示,高速投影机位于系统的最底层,往上依次是接收屏、视角导向层、透镜阵列以及全息功能屏。旋转电机带动接收屏、视角导向层及透镜阵列旋转,其旋转的角分辨率与微图像阵列的切换速度保持同步,以实现集成成像360°桌面3D显示。
所述高速投影机,用于将编码生成的多幅微图像阵列以高刷新率投影到接收屏上。
所述接收屏,位于透镜阵列下方与透镜阵列距离为g的平面上,用于接收并显示集成成像片源。集成成像片源由多幅微图像阵列组成,包含目标物体360°的立体信息。每幅微图像阵列由多个图像元组成,包含不同视区的立体信息。
所述视角导向层,位于接收屏和透镜阵列之间,由多个倾斜角度为θ的孔洞单元排列而成,如附图2所示,孔洞单元数量与微图像阵列包含的图像元数量相同,用于对微图像阵列发出的光线进行调制,消除传统集成成像桌面显示系统存在的串扰。由于微图像阵列发出的光线只能沿着倾斜孔洞单元发散,因此能够对光线进行调制。调制后的环向视角θh和垂直视角θv分别满足:
视角导向层中单个孔洞单元的长l、宽w由式(1)(2)约束,单个孔洞单元的高h、相邻孔洞单元的节距p1和孔洞单元壁的厚度p0满足:
h=g (3)
p1-p0≥D (4)
其中D为透镜阵列中透镜元的直径。所述系统经视角导向层调制后的单个观看视区的垂直视角范围由接收屏正前方的调制为的范围内可视,如附图3(a)所示,实现了侧面倾斜观看的效果;调制后的环向视角仅在θh范围内可视如附图3(b)所示,从而消除了单个视区微图像阵列由于像素漫反射特性带来的多个视区可视的串扰。所述θ0为未使用视角导向层时,集成成像主视区的观看视角,如附图3(c)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60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