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瘤体牵拉固定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5870.1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4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宋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泽军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90/14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郑素娟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瘤体 子宫肌瘤 固定器 牵拉器 一次性 管体 牵拉 柱塞 一次性制品 医用级塑料 交叉感染 塑料制成 一体注塑 刺入 锚定 下端 成功率 | ||
本发明公开一次性瘤体牵拉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由医用级塑料材质一体注塑而成的管体的柱塞组成;所述的管体下端设置四个爪,柱塞能控制其展开,从而在刺入子宫肌瘤并展开后锚定瘤体不会脱落,可大大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这种牵拉器由塑料制成,弹性好,可根据子宫肌瘤的部位不同方便地调整角度和位置,并且这种牵拉器成本低廉可为一次性制品,避免产生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性瘤体牵拉固定器。
背景技术
良性肿瘤是指机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呈膨胀性生长,似吹气球样逐渐膨大,生长比较缓慢。由于瘤体不断增大,可挤压周围组织,但并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内,瘤体多呈球形、结节状。周围常形成包膜,因此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用手触摸,推之可移动,手术时容易切除干净,摘除不转移,很少有复发。
良性肿瘤虽不像恶性肿瘤那样会威胁患者的生命,但却会影响病灶部位的正常功能,而且有一些良性肿瘤如果没有有效控制病情,也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所以同样应该重视。良性肿瘤一般可以用手术治疗,原则为完整切除肿瘤,须在包膜外切除,条件许可时,应同时切除包膜外少量正常组织,术后必须做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防止恶性肿瘤的误诊。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瘤体通常不固定,很容易滑移,硬性手术效果,因此需要有一种瘤体牵拉固定器。
公开号为CN201168016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阴式手术用瘤体牵拉器,由固定连成一体呈“T”字形的手柄的螺旋杆组成,螺旋杆与手柄连接的一段为直杆段,各部分均由不锈钢材料制造。螺旋杆2末段的直径逐渐变细,且自由末端为光滑钝端。使用过程是暴露瘤体后,以本牵拉器的螺旋杆自由端旋转刺入肌瘤或子宫适当深度,使螺旋杆的每一个螺旋环都成为牵拉瘤体或子宫的受力点,达到可靠、安全、不滑脱的牵拉作用,以利于操作剥离瘤体或其他包块。手术过程中不会误伤其它非手术部位;螺旋杆末段的直径逐渐变细,便于使螺旋杆刺入子宫或瘤体;手柄的尺寸刚好适合手术者用食指与中指握持,螺旋杆的直杆段位于食指与中指之间,无需用整个拳头握着手柄进行操作,因而手术者的手对术野的遮挡较小;螺旋杆粗细恰当,且螺距、螺旋直径也适中,螺旋杆旋入子宫或瘤体后,当向外提拉时,每个螺旋环受力均匀,从而保持与瘤体不脱离,不致滑脱引起撕膜损伤。但由于瘤体是人体赘生物,本身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组织并不致密,耐撕裂强度不高,对螺旋杆的包握作用不强,在牵拉过程中,螺旋杆仍容易从瘤体中脱落,螺旋杆脱落后无法再次旋入,造成手术过程中断,必须采取其他手术方式。
另外这种牵拉器由不锈钢制成,强度较大但弹性不足,而瘤体的部位各不相同,手术过程中这种牵拉器无法根据瘤体的部位不同方便地调整角度和位置,并且这种牵拉器非一次性制品,容易产生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牵拉器的不足,提供一次性瘤体牵拉固定器,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次性瘤体牵拉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由医用级塑料材质一体注塑而成的管体的柱塞组成;所述的管体包括直管段,直管段的一端逐渐窄缩形成的圆锥台段,直管段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耳凸,直管段和耳凸的中心开设第一正方孔;所述的圆锥台段的中心开设形状与第一正方孔相似、边长小于第一正方孔边长的第二正方孔,第一正方孔与第二正方孔之间通过圆锥腔体相通,圆锥台段上还开设经过其轴心的两条相交的对穿槽口,对穿槽口在第二正方孔的四个角处与第二正方孔相通;对穿槽口和第二正方孔将圆锥台段均分成四部分,分别为第一爪、第二爪、第三爪和第四爪,其中第一爪比其他爪更向下延伸0.2mm-0.5mm后又向下延伸形成圆锥台状的锥尖,锥尖的锥度等于圆锥台段的锥度;每个爪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出一排倒钩,每个爪在第二正方孔的上方开口处均具有楞,每个爪的侧面与相邻爪的侧面通过直径小于0.5mm的并可扯断的连接丝牵连;所述的柱塞包括正四棱柱体,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按把,正四棱柱体可插入第一正方孔内且其长度大于第一正方孔深度与圆锥腔体高度之和。
进一步地,正四棱柱体的另一端向下逐渐窄缩形成正四棱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泽军,未经宋泽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58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外科拉钩固定装置
- 下一篇:胸骨撑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