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吡啶化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3832.2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2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马腾达;李小军;黄达;曹辰辉;陈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1/14 | 分类号: | C07D401/14;C07D471/04;C07D519/00;C07D405/14;C07D409/14;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青岛路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啶基团 咔唑 咔啉 空穴传输能力 吡啶化合物 蓝色磷光主体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空穴 嵌套 电子传输能力 调节化合物 公开化合物 三重态能级 传输性能 玻璃化 成膜性 内层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吡啶化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所公开化合物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化合物的内层为吡啶基团,其具有良好电子传输能力;在吡啶上所连接的咔唑或咔啉基团,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能力;吡啶基团和咔唑或咔啉基团以外的外层基团,用于调节化合物的电子和空穴传输能力。本发明的化合物通过吡啶基团和咔唑/咔啉基团的嵌套组合,改善了电子和空穴在化合物内部的传输性能。同时,化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和三重态能级较高,且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因而非常适合用于蓝色磷光主体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吡啶化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技术领域,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高效、高寿命的发光,对于发射光谱的发光层,其中一种方式就是采用主客体掺杂的形式进行效率和寿命的提升。
为了实现高效率的发光,避免能量从客体材料向主体材料的逆向能量回传,同时将三重态激子限定在发光层,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级应该大于掺杂材料的三重态能级。当主体材料的三重态能级小于掺杂材料的三重态能量时,将会发生从掺杂材料至主体材料能级反跃迁的现象,从而导致发光效率降低。因此,对于发光材料层,需要高热稳定性和高于掺杂材料三重态能量的主体材料。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主体材料是空穴传输型主体材料或电子传输型主体材料。由于载流子传输性能的不平衡,这种单极性的主体材料容易形成不利的窄的复合区域。通常,当使用空穴传输型主体材料时,在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界面会产生电荷复合区域,而当使用电子传输型主体材料时,在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界面会产生电荷复合区域。然而弱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发光层中不平衡的电荷对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不利。同时,有机电致磷光器件这种窄的电荷复合区域,会加快三重态-三重态湮灭过程,从而导致发光效率下降,尤其是在电流密度条件下。为了避免这种效应,通常采用的策略是:(1)使用两个发光层,其中一层使用空穴传输型主体材料,另一个发光层使用电子传输型主体材料;(2)将空穴传输型和电子传输型主体材料混合置于单个发光层中。然而,这两种策略使得器件的制备变得复杂,且混合的主体材料会导致相分离的问题。
因此,为了达到高效的电致发光效果,需要发展具有平衡的载空穴和流子传输性能的主体材料,以拓宽电荷复合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啶化合物及其应用,该种化合物极其适合用于蓝光和深蓝光主体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吡啶化合物,其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
X、Y表示N原子或者CRw基团,所述Rw表示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C1-C24烷基、C1-C24烷氧基、C6-C72芳基、C6-C72芳氧基、C3-C72杂芳基或C3-C72杂芳氧基,且X和Y中有且仅有一个为N原子;
Z1、Z2各自独立地为CRx1或CRx2,所述Rx1、Rx2为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C1-C24烷基、C1-C24烷氧基、C1-C24烷硫基、C2-C24烷胺基、C6-C72芳基、C6-C72芳氧基、C6-C72芳硫基、C7-C72芳胺基、C3-C72杂芳基、C3-C72杂芳氧基、C3-C72杂芳硫基或C4-C72杂芳胺基;
N1-N8各自独立地表示N原子或CRy,所述Ry为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C1-C24烷基、C1-C24烷氧基、C1-C24烷硫基、C2-C24烷胺基、C6-C72芳基、C6-C72芳氧基、C6-C72芳硫基、C7-C72芳胺基、C3-C72杂芳基、C3-C72杂芳氧基、C3-C72杂芳硫基或C4-C72杂芳胺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3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体结构亚胺铁配合物
- 下一篇:一种嘧啶类化合物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