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摆杆作动筒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72382.5 | 申请日: | 2018-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0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东;杜海;雷劲;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4C5/10 | 分类号: | B64C5/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迪 |
| 地址: | 71007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摆杆作动筒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作动器结构设计技术,提供一种内摆杆作动筒结构,具有小角度摆动旋转功能。它由耳环摇臂(1)、限位滑块(2)、弧面螺套(3)、活塞杆(4)、轴承滚珠(5)、圆柱销(6)、固定耳叉(7)、固定套筒(8)组成。作动器在安装面上固定后,随着活塞杆(4)的往复直线运动,耳环摇臂(1)在轴承滚珠(5)绕圆柱销(6)做小角度的旋转,避免运动机构死点的发生,保证作动器的正常工作。由于耳环摇臂(1)内置于活塞杆(4)中,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动器结构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飞机的气动特性和机动性能越来越高,飞机结构也越来越紧凑,扁平化的飞翼布局已日益增多,为满足狭小、特殊安装空间下具有减重、维护性的要求,传统的两端铰链式作动器已不能满足飞机设计的需要,扁平化的法兰安装式已成为作动器专业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实现单点铰链式安装的作动器满足飞机扁平化设计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摆杆作动筒结构,在作动筒往复直线运动的同时并具有小角度的旋转摆动功能,进而避免结构死点的发生,保证作动筒的正常运动。结构简单、可靠,易于控制,可用于满足大输出力、体积小的单点铰链式的液压作动筒设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摆杆作动筒结构,包括:耳环摇臂1、活塞杆4、轴承滚珠5、圆柱销6、固定耳叉7、固定套筒8;
其中,耳环摇臂1的左端与飞机舵面相连,轴承滚珠5滚包安装在耳环摇臂1的右端,固定耳叉7套接在耳环摇臂1的右端,圆柱销6将固定耳叉7和轴承滚珠5销接,活塞杆4内表面设有内孔凸台,将套接固定耳叉7的耳环摇臂1的右端内置于活塞杆4中,固定耳叉7顶在活塞杆4内孔凸台的左侧;固定套筒8从活塞杆4右侧伸入螺接在固定耳叉7右端外表面,固定套筒8左端顶在活塞杆4内孔凸台的右侧。
还包括:限位滑块2、弧面螺套3,
限位滑块2与耳环摇臂1的左端相连,弧面螺套3通过螺纹连接与活塞杆4的左端面连接;限位滑块2与弧面螺套3接触面为弧形。
通过调整限位滑块2、弧面螺套3的弧形尺寸实现摆动角度的调节。
固定套筒8外表面与活塞杆4内孔之间留有间隙。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通过设计耳环摇臂内置与活塞杆中,实现作动筒在单点铰链式安装情况下,输出力大、体积小的作动筒设计,满足作动筒的正常工作。不存在作动筒运动死点导致舵面无法跟随飞控指令的单点故障。具有结构简单、旋转摆动角度可随时适用于主机灵活更改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属于作动器结构设计技术,涉及对液压系统作动筒的结构改进,在作动筒往复直线运动的同时兼有小角度的旋转摆动功能,避免作动筒在单耳环旋转支点下运动机构死点的发生,实现作动器的正常工作。
如图1所示,一种内摆杆作动筒结构,包括:耳环摇臂1、限位滑块2、弧面螺套3、活塞杆4、轴承滚珠5、圆柱销6、固定耳叉7、固定套筒8;
其中,耳环摇臂1的左端与飞机舵面相连,轴承滚珠5滚包安装在耳环摇臂1的右端,固定耳叉7套接在耳环摇臂1的右端,圆柱销6将固定耳叉7和轴承滚珠5销接,活塞杆4内表面设有内孔凸台,将套接固定耳叉7的耳环摇臂1的右端内置于活塞杆4中,固定耳叉7顶在活塞杆4内孔凸台的左侧;固定套筒8从活塞杆4右侧伸入螺接在固定耳叉7右端外表面,实现对固定耳叉7的固定与锁紧。固定套筒8左端顶在活塞杆4内孔凸台的右侧。固定套筒8外表面与活塞杆4内孔之间留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23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