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绿茶苦涩味的杀青工艺及感应加热滚筒杀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71305.8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9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尹军峰;陈根生;许勇泉;王岳梁;袁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绿茶 涩味 杀青 工艺 感应 加热 滚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绿茶苦涩味的杀青工艺及感应加热滚筒杀青机,一种降低绿茶苦涩味的杀青工艺是采用阶梯间歇式感应加热滚筒进行杀青,将滚筒划分为多组感应加热段,且相邻两组感应加热段之间均设置有低温缓冲带。阶梯间歇式感应加热滚筒杀青技术,采用新型的感应传导加热的方式,提高了筒体热能传导均匀性。筒体由多组感应传导加热段和低温缓冲带构成,低温缓冲带增设在每个加热段末端,根据杀青过程叶子失水特性,加热段温度设置应逐级降低呈现出阶梯状态;低温缓冲带主要作用,较大程度延缓杀青叶外部水份散失,促进热能快速传导至杀青叶内部,既抑制酶质体活性又增加水份外溢速率,间歇式感应加热滚筒杀青技术实现了绿茶杀青叶匀整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绿茶苦涩味的杀青工艺及感应加热滚筒杀青机。
背景技术
绿茶是我国茶类中历史最悠久,品种最丰富,产消最广的茶类,其产量约占70%,在茶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茶叶科研人员和生产企业为降低绿茶的苦涩味,提高绿茶的滋味品质,开展大量的研究、生产工作,但由于工艺、设备方面仍局限于传统方式,特别是绿茶的杀青工艺(绿茶加工最关键工艺),传统绿茶杀青方式有滚筒杀青、锅式杀青、热风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等,采用接触式或辐射式传递的加热方式,在温控稳定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传统杀青方式以持续高温加热,杀青时间在40~80s之间不等,高温杀青叶外部温度较高,水份散失过快,造成了杀青叶外部有焦边焦叶的情况;低温杀青,难以抑制酶质体(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造成杀青不足,冷却后,出现红梗红叶;杀青不匀,由外向内呈现温度梯度和含水量梯度,若梯度差较大易形成局部封闭状态,内部含水量高,温度过低,亦产生杀青不足情况,绿茶苦涩味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绿茶产业的发展,因此,绿茶杀青技术及设备的革新,降低绿茶苦涩味,有效改善茶汤滋味,提升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绿茶苦涩味的杀青工艺及感应加热滚筒杀青机,通过阶梯间歇式感应加热滚筒杀青技术实现。
阶梯间歇式感应加热滚筒杀青技术,是采用新型的感应传导加热的方式,提高了筒体热能传导均匀性,既实现了滚筒内壁温度均匀一致又降低了能耗。
筒体由多组感应传导加热段和低温缓冲带构成,低温缓冲带增设在每个加热段末端,根据杀青过程叶子失水特性,加热段温度设置应逐级降低呈现出阶梯状态;低温缓冲带主要作用,较大程度延缓杀青叶外部水份散失,并促进热能快速传导至杀青叶内部,提高叶内部温度,既抑制酶质体活性又增加水份外溢速率,间歇式感应加热滚筒杀青技术实现了绿茶杀青叶匀整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阶梯间歇式感应加热滚筒采用三段式加热方式,其中感应加热段与低温缓冲带的宽度比例为9:1(即沿着滚筒轴向距离的比例关系),每组感应加热段宽度均相等,每组低温缓冲带宽度均相等;
作为优选方案:阶梯间歇式感应加热滚筒采用五段式加热方式,其中第一组至第三组感应加热段宽度均相等,与低温缓冲带宽度比例为7:1,第四组与第五组感应加热段宽度相等,与低温缓冲带宽度比例为9:1,每组低温缓冲带宽度均相等(即沿着滚筒轴向距离的比例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13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