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71192.1 | 申请日: | 2018-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3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菊花;张桂芳;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富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 地址: | 225402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导电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的制备方法,属于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得的铜包覆碳气凝胶由硝酸活化后可以保持碳气凝胶微球的中孔结构,有利于离子或电子在其内部进出传输,同时银的络合物离子与铜表面直接接触,发生直接置换反应,其络合物离子在铜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铜表面的银、铜以及反应溶液逐渐形成微小的原电池,银的络合物离子也能在银表面得到电子被还原,形成多分子层镀银层,然后在葡萄糖还原剂的作用下使银粉在表面还原沉积制得导电剂,在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起到收集微电流的作用,以减小电极的接触电阻加速电子的移动速率,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速率,从而提高电极的充放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的制备方法,属于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正极材料主要集中于三种结构:层状结构、尖晶石结构、橄榄石结构。正极材料的电子传导速率直接限制了Li+在固相中的迁移速率,特别是在快速充放电条件下必将导致极化电压的升高和放电平台过早的结束。为了增强磷酸铁锂的导电性,通常需要在电极制浆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导电剂。B.Jin等人发现在磷酸铁锂电极制备中掺加碳纳米管可以降低极化电压、提高电极的导电性。Feng研究了碳纳米管的添加量对磷酸铁锂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社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是: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具有高功率密度的动力型电池、长寿命储能电池。而电极材料制约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但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较差,其电导率在10-3~10-9S/cm之间。正极材料的电子传导速率直接限制了Li+在固相中的迁移速率,特别是在快速充放电条件下,会引起极化电压的升高和放电平台的过早结束,从而导致循环容量的迅速衰减。锂离子负极材料对锂的氧化还原电位一般较低。而在1V以下,有机电解液通常会发生分解,伴随着锂离子嵌入到负极材料中,会发生溶剂分子的共嵌,破坏负极材料的结构,导致循环容量的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极片的时候,通常在活性物质里加入一定量的导电剂,以提高电极的电子传导性,降低电极欧姆电阻;提高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增大比表面积,有利于在负极表面形成SEI膜。但是,导电剂的添加量、导电剂材料的选取、导电剂与活性材料的混合方式、导电剂在电极活性材料的分布情况都会极大地影响整个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导电剂的电化学性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取聚乙二醇加入质量分数为5%铜氨溶液中搅拌均匀,再加入纤维素继续搅拌1~2h后滴加入液氮中,滴加完毕后取出得冻结球;
(2)将冻结球置于冷冻干燥箱中冷冻干燥,将干燥产物热处理,得铜包覆碳气凝胶;
(3)将铜包覆碳气凝胶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硝酸溶液中超声清洗5~10min,过滤取出后水洗干燥,得预处理铜包覆碳气凝胶;
(4)取预处理铜包覆碳气凝胶加入质量分数为5%银氨溶液中搅拌,再用质量分数为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11~12,搅拌均匀后加入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溶液超声振荡30~40min,过滤水洗后干燥,得锂离子电池导电剂。
步骤(1)所述聚乙二醇、铜氨溶液、纤维素的重量份为3~5份聚乙二醇,100~120份铜氨溶液,5~10份纤维素。
步骤(2)所述冷冻干燥过程为在-40~-30℃下冷冻干燥20~4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富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富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11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