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伞齿传动倾斜煤壁侧布置的采煤机截割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1119.4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5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生;张艳军;宋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25/10 | 分类号: | E21C25/10;E21C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浦***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壁 摇臂 采煤机截割部 伞齿传动 滚筒轴线 极薄煤层 薄煤层 双电机 煤岩 装煤 采煤机 滚筒轴线方向 离心力作用 最大程度地 采掘装备 电机轴线 滚筒轴向 横向布置 机械传动 同一水平 大倾角 滚筒轴 力作用 滚筒 减小 截割 叶片 整机 紧凑 电机 垂直 干涉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薄煤层和极薄煤层的伞齿传动倾斜煤壁侧布置的采煤机截割部,属于采掘装备领域。所述伞齿传动倾斜煤壁侧布置的采煤机截割部,其整体结构采用双电机横向布置,双电机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这样可以减小整机高度,以便更好地适应薄煤层与极薄煤层;其次,摇臂机械传动布置在煤壁一侧,其滚筒轴与电机轴线倾斜一定角度,滚筒轴线与摇臂垂直,与煤壁呈较大倾角倾斜,避免了摇臂与煤岩干涉,滚筒布置在摇臂靠近电机一侧,使采煤机结构更为紧凑。这样布置的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装煤条件,提高装煤效果,截割的煤岩受滚筒轴向力作用沿着滚筒轴线方向推煤,受叶片及离心力作用,沿着与滚筒轴线垂直方向抛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掘装备矿业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伞齿传动倾斜煤壁侧布置的采煤机截割部。
背景技术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均占2/3以上。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不会改变,只有保持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才能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薄煤层资源分布十分广泛,储量丰富。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产煤基地,在厚煤层综采、综放开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然而在薄煤层综采方面却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其主要的客观原因是薄煤层开采空间小、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事故多、经济效益低下,致使大量薄煤层煤炭资源处于搁置状态,回采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只有10.4%,远低于储量所占的比重,而且有下降的趋势。其关键原因在于缺乏适应性好、生产效率高的薄煤层综采技术装备,特别是各矿区在投产初期通常优先开采中厚煤层和厚煤层,放弃开采厚度在1.2 m以下的煤层,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煤炭资源,缩短了矿井的服务期限,制约了整个煤炭工业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厚煤层大量开采,东部老矿区可采煤层储量急剧下降,生产接续和资源平衡开采的矛盾日益突出,薄煤层高效开采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并提到议程。如何实现薄煤层机械化高效开采,提高工作面产量、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是煤炭行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为了开发能够胜任薄煤层开采的采煤机,改善滚筒装煤效果,提高煤炭开采的经济效益,对现有的薄煤层采煤机进行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截割部是采煤机进行煤岩截割的重要工作机构机构,其上的滚筒是截割煤岩的执行机构,滚筒除了负责截割煤岩外,还负责将截落的煤岩抛落到运输机皮带上,因此,截割部对装煤效果有重要影响,对于薄和极薄煤层来说,提高装煤率意义重大,研制适用于薄及极薄煤层高效截煤装煤采煤机截割部,十分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齿传动倾斜煤壁侧布置的采煤机截割部,实现薄煤层及极薄煤层采煤机截割煤岩并装煤的作用。为增大功率,减小尺寸,其整体结构采用双电机横向布置,双电机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这样可以减小整机高度,以便更好地适应薄煤层与极薄煤层;其次,摇臂布置在煤壁一侧,与电机轴线倾斜一定角度,滚筒轴线与摇臂垂直,与煤壁呈较大倾角倾斜,避免了摇臂与煤岩干涉,
滚筒布置在摇臂靠近电机一侧,使采煤机结构更为紧凑。这样布置的好处是可以改善装煤条件,提高装煤效果,截割的煤岩受滚筒轴向力作用沿着滚筒轴线方向推煤,受叶片及离心力作用,沿着与滚筒轴线垂直方向抛煤。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三种。第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伞齿传动倾斜煤壁侧布置的采煤机截割部,所述伞齿传动倾斜煤壁侧布置的采煤机截割部包括电机一(001),电机二(002),壳体一003,滚筒004,截齿005,壳体二006,一轴11,二轴22,三轴33,四轴44,五轴55,六轴66,七轴77,八轴88,锥齿轮一301,锥齿轮二302,直齿轮一401,直齿轮二402,直齿轮三403,直齿轮四501,直齿轮五502,直齿轮六601,内齿圈一602,直齿轮七101,直齿轮八102,直齿轮九103,行星机构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11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动力自动排液计量装置及其计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砂岩机单驱动源八驱行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