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养鱼生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70218.0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梁武帝;伍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爱购果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K63/00;A01K63/04;A01K61/80;A01G22/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2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养鱼 生态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养鱼生态系统,解决现有技术采用静水养鱼会对水质造成污染,不利于鱼的健康生长,死鱼、病鱼鱼壳残留于养鱼池中造成鱼病互相传染,饲料投放麻烦,养鱼池中氧气含量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养鱼池,厌氧池,稻田,蓄水池,第一、二、三、四水渠,漂浮型水生植物,排污设备,饲料投放装置,进料斗,饲料输送管,氧气注入口和输氧软管,排污设备包括甲、乙排污口,过滤机构,阀门机构,出水口,密封球和吊绳。本发明厌氧池可分解藻类尸体、残饵、粪便、鱼壳及死鱼等,可有效净化水质,蓄水池可随时保持鱼池水质流动,可有效摒除静水养鱼的危害,可方便投放鱼饲料及有效提高养鱼池中氧气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养鱼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业中,以养鱼的效果最好,它生长快、价值高、饵料费用低,而且一年可以放养两次,当年便有收入。因此,鱼类养殖在整个水产养殖行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养鱼技术的不断提升,高密度集约化的养鱼模式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养殖方式。
现有的养鱼池池内的水都为静水,随着鱼的成长,水的质量也越来越差,非常容易导致鱼的死亡,切由于养殖密度大,所以养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污染物沉积在池底的中间排污口周围。这些污染物包括:藻类尸体、残饵、粪便、鱼壳、死鱼等,污染物大量累积会造成水质恶化,不利于对鱼的健康生长。
同时,现有技术养鱼池在饲养过程中采用人工抛洒饲料,费时费力,养鱼池内的鱼密度大,养鱼池水中氧气含量低,不利于鱼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养鱼生态系统,解决现有技术采用静水养鱼会对水质造成污染,不利于鱼的健康生长,死鱼、饲料投放麻烦、养鱼池中氧气含量低、病鱼鱼壳残留于养鱼池中造成鱼病互相传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养鱼生态系统,包括养鱼池、厌氧池、稻田和蓄水池,所述养鱼池和所述厌氧池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养鱼池至所述厌氧池的第一水渠,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稻田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厌氧池至所述稻田的第二水渠,所述稻田和蓄水池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稻田至所述蓄水池的第三水渠,所述蓄水池和所述养鱼池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蓄水池至所述养鱼池的第四水渠,所述厌氧池水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二水渠处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并且所述厌氧池水面上种植漂浮型水生植物的面积占所述厌氧池总水面面积的15%,所述厌氧池的污水进口设于所述厌氧池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渠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的污水进口连接,所述厌氧池的水深为3.5m-3.9m,所述稻田水深为0.4m,所述蓄水池的水深为2.5m;
所述养鱼池内设有排污设备,所述排污设备包括设于所述养鱼池的底部的甲排污口和乙排污口,所述甲排污口设有过滤机构以排出所述养鱼池中的较小污物,所述乙排污口设有阀门机构以在需要时打开阀门机构排出所述养鱼池中的较大污物;所述养鱼池还设有出水口,所述甲排污口和所述乙排污口均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且所述出水口的位置低于所述甲排污口和所述乙排污口;所述阀门机构包括密封球和连接所述密封球的吊绳;
所述养鱼池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饲料投放装置,所述饲料投放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养鱼池侧上方的进料斗和固定于所述进料斗底部并伸入所述养鱼池内的饲料输送管,所述饲料输送管与水平面呈一个30°-60°的夹角;所述养鱼池底部设有氧气注入口,所述氧气注入口上连接有输氧软管,所述输氧软管的自由端与外界供养设备连接用于为所述养鱼池内输送高浓度氧气;
所述第一水渠、所述第二水渠、所述第三水渠和所述第四水渠的水深均为0.9m,所述第一水渠、所述第二水渠和所述第三水渠的底部设有一段水深为3m的有机质分解段。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球为铜球。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质分解段内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型水生植物为浮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爱购果果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爱购果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70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