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筒式直线电机用双外引出线饼式线圈绕制工装及绕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8703.4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4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彭兵;年恒震;狄文生;董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直线 电机 外引 出线 线圈 工装 制法 | ||
圆筒式直线电机用双外引出线饼式线圈绕制工装及绕制法,该工装包括左夹板、左挡板、右挡板、右夹板、芯棒、螺杆和螺母,将螺杆依次穿过左夹板、左挡板、芯棒、右挡板和右夹板后,再将螺母拧到螺杆上紧固,组成一套完整的线圈绕制工装。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优点如下:1)本发明线圈的两个出线端布置在外径处,相对于传统内、外两侧出线方式线圈,线圈的绕制匝数增加了一层;2)本发明线圈采用圆电磁线绕制,径向和轴向层数可以自由选择,不同于扁电磁线轴向只能选择两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圆筒式直线电机线圈技术领域,适用于小直径、大推力圆筒式直线电机场合,尤其涉及一种饼式线圈绕制工装及绕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圆筒式直线电机的线圈为圆饼状,沿一个方向绕制,引线出自内外两侧,多个线圈连接时,要么内侧引出线引至外端与另一线圈连接,引出线横跨线圈,要么第一与第二线圈的外侧引出线连接,第二与第三线圈的内侧引出线连接。上述两种接法分别占用了轴向和外径方向的空间、外径方向和内径方向的空间,极大的降低了电机的槽满率,特别影响了极大长径比圆筒式直线电机(如潜油直线电机)的推力密度。
如能发明一种双外引出线饼式线圈绕制工装及绕制方法,必能提高圆筒式直线电机的槽满率,提高推力密度。专利CN200710011342.3提出的饼型线圈的引出线均由外侧引出,但其采用扁电磁线绕制,沿轴向只能绕制两匝,沿径向可以绕制多层,轴向匝数受到约束。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完成沿轴、径向均能绕制多匝,且双外引出线的饼式线圈绕制工装及绕制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圆筒式直线电机用双外引出线饼式线圈绕制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工装包括左夹板1、左挡板2、右挡板3、右夹板4、芯棒、螺杆7和螺母8,将螺杆7依次穿过左夹板1、左挡板2、芯棒、右挡板3和右夹板4后,再将螺母8拧到螺杆7上紧固,组成一套完整的线圈绕制工装。
芯棒为短芯棒5或长芯棒6。
左夹板1和右夹板4完全相同,为圆环状,外径Φj比双外引出线饼式线圈12的外径ΦC大20-30mm,内径大于螺杆7的直径,左夹板1和右夹板4的材质为钢板或铝板,厚度为5mm,左夹板1和右夹板4上均布两个槽9,两个槽的槽深方向沿左夹板1和右夹板4的径向延伸,两个槽以左夹板1和右夹板4的圆心为基准180°对称,两个槽的宽度均为电磁线13直径Φw的2-3倍,槽底到圆心的距离为短芯棒5直径的一半。
左挡板2和右挡板3均为圆环状,左挡板2和右挡板3的内、外径同左夹板1相同,左挡板2和右挡板3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左挡板2和右挡板3厚度为20-25mm;左挡板2上均布两个直槽10,两个直槽10的槽深方向沿左夹板1和右夹板4的径向延伸,两个槽以左夹板1和右夹板4的圆心为基准180°对称,右挡板3上开设有一个斜槽11,直槽10和斜槽11宽度为电磁线13直径Φw的1.5倍,直槽10的槽底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双外引出线饼式线圈12的外径ΦC的一半,斜槽11的槽底到圆心的距离为短芯棒5直径的一半,斜槽11的倾斜角α为30°-45°。
短芯棒5和长芯棒6为环空的圆台,大径都为ΦDD,小径都为ΦDX,ΦDD-ΦDX≈0.5mm,短芯棒5的轴向长度为LX,LX=(N-1+k)×Φw,N为双外引出线饼式线圈的轴向层数,k≈0.55-0.65,长芯棒6的轴向长度为LD,LD-LX≈(1.1-1.2)Φw,材质为铝合金;短芯棒5用来绕制半成型线圈14,长芯棒6用来绕制成型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8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气的PU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门锁的状态提醒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