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67491.8 | 申请日: | 2018-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8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 发明(设计)人: | 毛焕宇;龙赛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8;H01M10/6595;A62C3/16;A62C37/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刘守宪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电池 隔热装置 锂电池 锂离子 功能性材料 锂离子电池 着火 吸热 有效地减少 安全性能 降温功能 灭火功能 连锁反应 隔热棉 热传递 有效地 爆燃 侧面 爆炸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装置,包括功能性材料,所述功能性材料为具有灭火功能以及吸热降温功能的材料,所述功能性隔热装置固定安装于锂离子单体电池的侧面。该装置相较于现有隔热棉技术能够更有效地阻止锂离子单体电池间的热传递现象,降低锂电池爆燃产生的能量,避免锂离子单体电池着火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锂离子电池着火或爆炸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发展,锂离子电池已经开始逐步地代替汽油而成为汽车的动力支持。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其中,锂离子电池内短路引起的爆燃情况由于其引发原因多样性、最先爆燃电池具有随机性与单一性、爆燃诱因无法完全消除且出货前无法检测到已经成为动力电池领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而,目前对于锂电池内短路爆燃情况的研究也成为了锂离子电池研发技术中比较重要的一环。鉴于锂电池内短路发生的特点,单体电池内短路引发的热失控情况无法被完全消除,但是,可通过防止单体电池间的热传递来实现避免电池整包灾害性事故的发生。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锂电池之间设置隔热膜,但是,隔热膜只能达到隔热效果,不可以减少热量,当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后,隔热膜两边温度趋向平衡,隔热膜将失去作用,电池连环着火、爆炸的灾害性事故依旧无法被避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功能隔热装置。该功能性隔热装置具有灭火功能性以及吸热降温功能性,能够有效防止锂离子单体电池间的热传递现象。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防止锂离子单体电池间的热传递现象的功能性隔热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性材料,所述功能性材料为具有灭火功能以及吸热降温功能的材料,所述功能性隔热装置固定安装于锂离子单体电池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含氮有机物、多羟基醇和/或无机磷酸铵盐,以及其水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材料:含氮有机物20-40%;多羟基醇20-40%;无机磷酸铵盐20-40%。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材料:含氮有机物40-60%;多羟基醇40-60%。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材料:含氮有机物40-60%;无机磷酸铵盐40-60%。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材料:多羟基醇40-60%;无机磷酸铵盐40-60%。
进一步地,所述含氮有机物包括但不限于三聚氰胺和/或尿素。
进一步地,所述多羟基醇包括但不限于双季戊四醇。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磷酸铵盐包括但不限于聚磷酸铵和/或磷酸二氢铵。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材料可以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装置。该功能性隔热装置含有具有灭火功能以及吸热降温功能的功能性材料。当锂离子电池发生爆燃时,高温致使功能性材料与炽热的电池接触,迅速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74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液冷系统的控制策略确定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大容量电芯电池及储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