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K气藏断缝孔渗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7008.6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7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魏聪;王振彪;张承泽;陈东;陈雷;唐永亮;李海明;宋丙慧;王翠丽;刘磊;罗辑;张同辉;白晓佳;滕藤;张永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会景;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气藏断缝孔 渗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K气藏断缝孔渗流的方法,包括:根据气藏构造、储层和流体特征,结合实际井组干扰试井数据,建立考虑井间断层的三维两相井组数值模拟机理模型,获取K气藏的压力传播特征和水侵特征。本发明提供的模拟K气藏断缝孔渗流的方法,考虑井间断层的影响,研究K气藏的渗流特征,能够据此深化气藏断裂特征认识、水侵规律研究以及实现裂缝性油气藏的合理开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勘探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K气藏断缝孔渗流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三重介质”渗流模式模拟K气藏断缝孔渗流的方法。
背景技术
裂缝性油气藏是指油气储集空间和渗透通道主要依靠天然裂缝的油气藏。裂缝性气藏多为致密、低孔隙度及低渗透率储层,但与一般致密气藏不同的是它具有双重结构,即基质孔隙结构和裂缝结构。基质孔隙空间(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是流体主要储集空间,裂缝是流体主要流动通道,孔隙和裂缝之间互相连通并且具有各自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二者形成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水动力学系统。在国内外已发现的气藏中,裂缝性气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世界天然气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不断加深,裂缝性气藏的探明储量和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裂缝性气藏在我国天然气行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天然气行业增储上产的一个重要领域。
与常规砂岩气藏相比,裂缝性低孔砂岩气藏由于储层基质致密,裂缝发育且非均质性强,渗流机理异常复杂。对于低孔致密气藏,裂缝既是气井产能的主要贡献者,也是影响有水气藏采收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裂缝性气藏的渗流特征研究对于其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
K气田是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在库车前陆盆地发现的大型气田,其构造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上,由两条北倾逆冲断层所夹持的断背斜构造。储层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厚度300m左右。岩性学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储层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度4%~7%,渗透率为0.01mD~0.1mD,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同时,储层构造裂缝总体相对发育,以半充填-未充填高角度缝为主,裂缝孔隙度占总孔隙度0.15%~2.9%,试井解释反映储层呈明显的双孔介质特征,储能比和窜流系数低。该气藏整体受构造控制,为典型的低孔裂缝性砂岩边水层状断背斜型干气气藏。
该气田自2013年7月全面投产以来,录取了比较丰富的动态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对基于传统认识建立的气藏双重介质数值模型进行了完善。然而,尽管气藏地层压力和单井产量、流压史都得到了很好的拟合,但利用该模型计算的井间压力传播速度,远小于新录取的井间干扰试井的压力响应速度;同时,模型预测不同部位单井见水时间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截止2016年底,K气藏投产的生产井中超过三分之一相继见水。见水井中有3口井位于断层附近且距离边底水很近,投产半年内均见水;5口井位于气藏边部及中高部位,生产3~4年即见水,水侵形势十分严峻。
目前,主要以实验研究居多,包括裂缝性气藏水侵机理物理模拟实验、相渗实验,部分学者从渗流理论、试井、数值模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未见有学者专门针对此类气藏的压力传播和水侵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在地质条件一定时,裂缝性气藏表现出的单相和多相渗流特征是确定的。但是,目前针对天然有效裂缝的定量表征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对气藏渗流特征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
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渗流模式模拟K气藏乃至裂缝性油气藏断缝孔渗流的方法,进一步深化气藏断裂特征认识、水侵规律研究以及实现裂缝性油气藏的合理开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K气藏断缝孔渗流的方法,考虑井间断层的影响,研究K气藏的渗流特征,能够据此深化气藏断裂特征认识、水侵规律研究以及实现裂缝性油气藏的合理开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K气藏断缝孔渗流的方法,包括:
根据气藏构造、储层和流体特征,结合井组干扰试井数据,建立考虑井间断层的三维两相井组数值模拟机理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70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