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立式停车位的预约取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65171.9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5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越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 |
代理公司: | 江苏纵联律师事务所 32253 | 代理人: | 戴勇 |
地址: | 20012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车 停车位 用户终端 车位管理系统 车牌号码 时间请求 停车 空闲时间段 感应装置 固定用户 临时用户 停车系统 唯一对应 信号反馈 信息反馈 登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立式停车位的预约取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车停放在预定的停车位后,停车位上的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给立式车位管理系统,生成一个与该车辆的车牌号码唯一对应的停车码;步骤2:固定用户在用户终端上点预约取车,临时用户登录用户终端,输入车牌号码,与停车码建立对应关系输入预约取车时间请求,用户终端将预约取车时间请求发送给立式车位管理系统,所述立式车位管理系统按照预约时间先后对所收到的请求进行确认并将信息反馈给用户终端;步骤3:用户即可在预约的时间取车,将车辆开离立式停车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用户可以有效利用立式停车系统的空闲时间段,减少等待取车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停车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通道堵塞的用于立式停车位的预约取车方法。
背景技术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车位类型有,敞开式的停车场,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立体车库,这两种类型的缺陷在于,占用城市空间太大,停车量太少,再者,与房屋结构关系是松散型的,二者关联性不大,距离办事或者居住地点太远,停车取车不方便;此外,在商品房房屋结构中,也大量出现了在地下室或者在底层设置车位,上层用于居住或者办公等其他用途,这种类型的车位设置,为目前大众所接受,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上述的问题。
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4183154A中,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立体停车库的车位预约及取车预约实现方法,本发明采用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全自动车位设备控制技术实现车主在自动化立体停车库存车时提前预约车位,使得驾乘人员能够在出行时预定自己的停车位,避免到达停车时无车位可用。同时,车主在实现车位预约之后,取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提前预约取车,自动化车库在确认车辆预约后按照预约时间自动将车辆从车库内取出,完成车辆的取出。从而实现高效便捷的存取车服务。
在上述专利文献中,解决的是车位的使用问题,若是停车后,基于多人同时取车,就会造成通道堵塞的问题,对于立式这种停车量非常大的车库尤其明显。
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的用于立式停车位的预约取车方法,用以解决通道堵塞,避免耗费车辆用户等车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通道堵塞、避免耗费等车时间的用于立式停车的预约取车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立式停车的预约取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车停放在预定的停车位后,停车位上的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给立式车位管理系统,立式车位管理系统收到信号后,生成一个与该车及车位相关的唯一对应的停车码,并将停车码发送给用户终端;
步骤2:固定用户在用户终端上点“预约取车”图标,输入预约取车时间,用户终端将预约取车时间请求发送给立式车位管理系统,所述立式车位管理系统按照预约时间先后对所收到的请求进行确认,并将信息反馈给用户终端;
临时用户登录用户终端,输入车牌号码,与停车码建立对应关系,输入预约取车时间请求,用户终端将预约取车时间请求发送给立式车位管理系统,所述立式车位管理系统按照预约时间先后对所收到的请求进行确认并将信息反馈给用户终端。
步骤3:用户即可在预约的时间取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辆放置在停车位后,用户终端(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就会收到与该车辆的车牌号码唯一对应的停车码,表明车辆已停放妥当;以车牌号码为登录用户名,方便快捷,并与停车码建立对应关系,立式车位管理系统根据各个用户的预约请求,系统分配排队顺序,立式车位管理系统对预约请求分配好后,再将信息反馈给用户终端,使得用户可以有效利用立式车位的空闲时间段,减少等待取车的时间。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立式车位管理系统以某一时间间隔(例如,可以是60秒)为一个预约时间段。按时间段分配好取车时间,更有利于利用空闲时间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越,未经吴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51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