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应变调制结构的多层InGaN量子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0996.1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3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贾志刚;卢太平;董海亮;梁建;马淑芳;许并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12;H01L33/3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赵江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应变 调制 结构 多层 ingan 量子 | ||
本发明涉及三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领域,提出了一种含有应变调制结构的多层InGaN量子点结构,包括底垒层、顶垒层、位于底垒层和顶垒层之间的多个InGaN量子点层和设置在各个InGaN量子点层之间的中间垒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邻所述InGaN量子点层并设置在其上方第一应变减少层,所述第一应变减少层为In组分低于10%的InGaN层,所述中间垒层包括应变补偿层,所述应变补偿层为晶格常数小于GaN的垒层。本发明为提升GaN基LED及激光器性能、并拓宽其发光波长范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有源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族氮化物低维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应变调制结构的多层InGaN量子点结构。
背景技术
以GaN为基础的三族氮化物材料(包括AlN、AlGaN、InN、InGaN、AlGaInN)是继第一代硅锗、第二代砷化镓、磷化铟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第一代半导体Si与Ge是现代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的产业基础;第二代GaAs与InP则是红光、红外、中红外及太赫兹光电子器件(包括激光器、LED、探测器等)的基础材料。三族氮化物(III-N)则覆盖了可见光的紫、蓝、绿、黄光及紫外波段。其中,蓝光与绿光作为三原色,备受研究人员及产业界关注。
GaN基光电子器件的发明始于GaN材料的成功制备与GaN材料空穴传输问题的解决。之后,中村修二将InGaN/GaN量子阱引入LED,制备出第一支高亮度的蓝光LED;很快,中村修二又以InGaN/GaN量子阱为有源区,制备出了第一支半导体蓝光激光器。可以说,InGaN/GaN量子阱有源区是GaN基LED及激光器的核心部分。有源区的性能对器件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InGaN/GaN量子阱结构本身的物理性质却限制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首先,InGaN/GaN量子阱中存在很强的压电极化场,使得量子阱能带倾斜,导致电子与空穴波函数空间分离,降低了电子与空穴的辐射复合效率;第二,由于InGaN与GaN之间的晶格失配,随着In组分的提高,量子阱中压应变迅速增加,导致大量失配位错的产生;第三,InGaN量子阱层的内应力会穿透垒层向上传递,随着InGaN/GaN量子阱周期数的增加,InGaN量子阱的内应力也随之升高,导致了极化效应及位错密度的进一步增加。
为了彻底解决以上问题,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其它低维纳米结构。其中,零维量子点结构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解决以上问题的纳米结构之一。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InGaN量子点的形成过程为三维生长模式,比二维层状生长的量子阱多一个维度来释放应力,故相同发光波长的InGaN量子点的内应变远低于InGaN量子阱,显著降低了极化效应,其次,由于应变的降低,所产生的失配位错密度也随之降低;第三,量子点具有比量子阱更强的局域态效应,能够有效束缚载流子,避免其被非辐射复合中心所俘获。此外,量子点具有比量子阱更低的有效态密度,作为激光器的有源区,能够使激光器的阈值电流显著降低。
InGaN量子点虽然具有先天的结构优势,但也存在更复杂的应变环境,使量子点生长可控性变差。而态密度低虽然可以降低激光器的阈值电流,却也会导致激光器增益不足,以及LED载流子泄漏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多层InGaN量子点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InGaN量子点复杂的应变环境及态密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InGaN量子点复杂的应变环境及态密度低的缺点,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含有应变调制结构的多层InGaN量子点结构,为提升GaN基LED及激光器性能、并拓宽其波长范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有源区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应变调制结构的多层InGaN量子点结构,包括底垒层、顶垒层、位于底垒层和顶垒层之间的多个InGaN量子点层和设置在各个InGaN量子点层之间的中间垒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邻所述InGaN量子点层并设置在其上方的第一应变减少层,所述第一应变减少层为In组分低于10%的InGaN层,所述中间垒层包括应变补偿层,所述应变补偿层为晶格常数小于GaN的垒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0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