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力应急集群通信技术的融合指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60941.0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0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颜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精智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90 | 分类号: | H04W4/90;H04N7/1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子系统 信号连接 便携式通信终端 视频采集子系统 数据传输装置 应急通信车 电力应急 集群通信 指挥系统 通信车 发明结构原理 突发公共事件 工作效率 科学规划 融合 电网 合法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应急集群通信技术的融合指挥系统,包括便携式通信终端、应急通信车、视频采集子系统、前端通信子系统、后端通信子系统、数据传输装置和动中通通信车,便携式通信终端、视频采集子系统和前端通信子系统分别与应急通信车信号连接,前端通信子系统通过数据传输装置与后端通信子系统信号连接,后端通信子系统与动中通通信车信号连接。本发明结构原理简单,能够有效提高防控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电网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合法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应急指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力应急集群通信技 术的融合指挥系统。
背景技术
应急通信作为电网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等重大自然灾害三项措施之一,对提高电力通信网在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的生存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从现有应急通信现状的有关数据来看,随着项目区的发展,应急通信范围的扩大和应急通信管理难度的提高,项目区现有的应急通信设施、设备和装备,远不能满足当前实际的需要,严重地制约着应急通信的能力,与应急通信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设计一个符合电力应急通信要求的综合指挥系统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有利于当自然灾害发生时,电网可以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指挥系统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电力应急集群通信 技术的融合指挥系统。本发明结构原理简单,能够有效提高防控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电力应急集群通信技术的融合指挥系统,包括便携式通信终端、应急通 信车、视频采集子系统、前端通信子系统、后端通信子系统、数据传输装置和动中通通信车,其中,
所述的便携式通信终端与应急通信车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连接,通信终端与 应急通信车进行双向通信;所述的便携式通信终端用于实现工作人员的通信功能;
所述的视频采集子系统与应急通信车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连接,视频采集子 系统与应急通信车进行双向通信;视频采集子系统用于采集视频图像信息;
所述的前端通信子系统与应急通信车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连接,前端通信子 系统与应急通信车进行双向通信;所述的前端通信子系统用于实现现场指挥部的通信功 能;
所述的前端通信子系统与数据传输装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连接,前端通信 子系统与数据传输装置进行双向通信;
所述的后端通信子系统与数据传输装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连接,后端通信 子系统与数据传输装置进行双向通信;所述的后端通信子系统用于实现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的通信功能;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实现前端通信子系统与后端通信子系统的信息交流;
所述的后端通信子系统与动中通通信车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连接,后端通信 子系统与动中通通信车进行双向通信。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前端通信子系统包括第一通信终端,所述的后端通信子系统包括第二通信终端,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是移动式基站,其中,
所述的第一通信终端与移动式基站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一通信终端 与移动式基站进行双向通信;
所述的第二通信终端与移动式基站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二通信终端 与移动式基站进行双向通信。
本优选方案中,前端通信子系统与后端通信子系统通过终端进行信息交流,移动式基站充当信号中继的功能。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应急通信车包括第一DS-6801、中继台、第一现场视频采集装置和第一视频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的第一DS-6801与中继台信号连接,DS-6801与中继台进行双向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精智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精智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0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