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高反射内饰材料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60402.7 | 申请日: | 2018-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9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冯现大;孙炀;侯树展;张西文;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55 | 分类号: | G01N21/55;G01N1/28 |
| 代理公司: | 潍坊德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66 | 代理人: | 田颖 |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反射 材料 模型 试验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隧道高反射内饰材料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隧道模型,凹槽;
卡槽,以可沿隧道纵向转动的方式设于隧道内壁上,用以可拆卸的放入涂有高反射内饰材料的活动面板;
照明装置,用以模拟隧道内的照明情况;
通过调整所述卡槽沿隧道纵向的转动角度,接收活动面板在不同反射角度下隧道内部的光线照度值,从而确定隧道内活动面板的最佳反射角度;
所述卡槽通过两个连接杆与所述隧道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隧道内壁和所述卡槽铰接;
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调节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隧道内壁之间的角度,确定所述活动面板的反射角度γ,具体公式为:
其中,L为所述两个连接杆与隧道内壁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L1为第一连接杆的长度,L2为第二连接杆的长度,α为第一连接杆与隧道内壁之间的夹角,β为第二连接杆与隧道内壁之间的夹角,利用上式,控制器可以自动计算卡槽的反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高反射内饰材料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伸缩杆,所述控制器用以调节所述伸缩杆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高反射内饰材料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以可沿竖向移动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隧道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所述的一种隧道高反射内饰材料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内壁在所述卡槽所在处设有允许所述活动面板自由转动的隧道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高反射内饰材料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照度测量装置,设于所述隧道内部,用以检测隧道内的光线照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高反射内饰材料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照度测量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获取不同所述反射角下的光线照度,将光线照度最大时对应的所述反射角度确定为最佳反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高反射内饰材料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以所述活动面板自由活动的钢珠。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隧道高反射内饰材料模型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隧道内壁打磨清洗,并打底喷涂;
步骤2:喷涂具有不同高反射内饰材料的活动面板;
步骤3:将待检测的活动面板置于卡槽内,启动照明装置,调节所述活动面板的反射角,获取不同反射角下隧道内的照度;
步骤4:重复所述步骤3,对不同高反射内饰材料进行检测;
步骤5: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照明优化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04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