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制备方法及阻燃导电胶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60246.4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齐登武;吴卫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日高胶带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38 | 分类号: | C09J7/38;C09J9/02;C09J175/04;C09J11/04;C08G18/62;C08G18/76;C08F220/18;C08F220/20;C08F2/3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60 | 代理人: | 袁嘉恩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导电 聚丙烯酸酯 压敏胶 制备 方法 胶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由以下以重量份计的组分制备而成:软单体50~90份,硬单体20~40份,官能单体10~20份,交联剂5~10份,引发剂0.1~0.5份,链转移剂0.5~1.5份,导电剂30~50份,阻燃剂25~35份,聚合溶剂40~60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阻燃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阻燃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本发明的阻燃导电胶带,在具备导电功能和阻燃功能,保证在电路出现破坏时,起到阻燃作用的同时,初粘力、持粘力及180°剥离强度均优于普通胶带;不含卤素,不会污染环境。本发明的阻燃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可以广泛用在电子、电脑、家电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制备方法及阻燃导电胶带。
背景技术
阻燃胶黏剂主要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覆铜板、薄膜电容器包封,还用于彩电一体化回归变压器、高压电子元件、高压电子点火线圈、高压变压器、高压电源等器件阻燃绝缘灌封。而且煤矿井下输送带接头的粘接修复、阻燃胶合板和防火板的粘接固定、汽车内装饰用胶也要阻燃也要用阻燃胶黏剂。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胶带在电子、电脑、家电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很多胶带应用场合,功能性的搭配不够完善,目前,国内阻燃型有机胶黏剂品种少,应用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而且现有的阻燃型有机胶黏剂多为无卤阻燃剂,虽然卤系阻燃剂效果良好且能在很多场合应用,但是由于卤系阻燃压敏胶的分解和燃烧会产生大量烟雾,产生有毒、腐蚀性的卤化氢气体,从而妨碍救火和人员的疏散、腐蚀仪器和设备,造成“二次灾害”,且燃烧产物(卤化物)具有很长的大气寿命,一旦进入大气就很难出去,严重地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阻燃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该阻燃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不含卤族元素,初粘力、持粘力及180°剥离强度好,导电性好,而且阻燃效果佳。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阻燃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先制备得到聚丙烯酸酯胶体,再加入阻燃剂和导电剂得到阻燃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该压敏胶在具备导电功能的同时,具备阻燃、自熄的功能,保证在电路出现破坏时,起到阻燃作用,避免更大的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阻燃导电胶带,包括基材层、胶黏剂层和离型层,该胶带的基材层具有导电功能,胶黏剂也具有导电功能,还具有耐温性、持久粘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阻燃导电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其是由以下以重量份计的组分制备而成:软单体50~90份,硬单体20~40份,官能单体10~20份,交联剂5~10份,引发剂0.1~0.5份,链转移剂0.5~1.5份,导电剂30~50份,阻燃剂25~35份,聚合溶剂40~60份。
进一步地,所述软单体为丙烯酸丁酯或/和丙烯酸异辛酯。
进一步地,所述硬单体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聚合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氯乙烯和2-丁酮的任意一种,优选2-丁酮,2-丁酮为本发明的良溶剂,聚合物链呈扩散状。
进一步地,所述官能单体为丙烯酸或/和丙烯酸羟乙酯。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为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所述引发剂为偶氮类引发剂;所述链转移剂为脂肪族硫醇;所述阻燃组分为含磷阻燃剂。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具体为甲苯-2,4-二异氰酸酯;所述引发剂具体为偶氮二异丁腈;所述链转移剂具体为十二烷基硫醇;所述阻燃剂具体为聚磷酸铵阻燃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日高胶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日高胶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60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