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可分解塑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9517.4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4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王志坚;唐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田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75/06;C08L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分解 聚胺基甲酸酯 聚乳酸 填充物 塑料 混掺物 抗撕裂 热塑性 塑料袋 淀粉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可分解塑料,其由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polyurethane,PU)与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混掺而成。其中,更可包含可完全生物可分解的淀粉(starch)作为填充物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聚胺基甲酸酯/聚乳酸混掺物所具有的抗撕裂强度高于市售塑料袋原料(LDPE),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生物可分解塑料,特别是关于一种包含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 与聚胺基甲酸酯(polyurethane,PU)的生物可分解塑料。
背景技术
生物可分解塑料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其化学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且用标准测试方式 可测定其物质性能变化的塑料。也就是说,生物可分解塑料在特定湿度、氧气与微生物环境 下,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促使其力学性能下降,进而发生破裂、粉化等现象,最终完全分 解成二氧化碳、水或甲烷。
聚乳酸为最常使用的生物分解塑料原料,其利用马铃薯或玉米做为原料发酵再聚合而成, 因此使用生物分解塑料可减少石化能源的消耗。
目前生物可分解塑料正使用在包装产品、物流条形码等产品中,但市场上销售的生物可 分解塑料的力学性质与价格表现仍未满意。有鉴于此,仍有必要发展新的生物可分解塑料, 除了具有材料天然、无毒、可自然分解等特性外,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的调控或成本降低, 这些都是急需发展的技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发明背景中,为了符合产业上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生物可分解塑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可分解塑胶,其包含一聚胺基甲酸酯与聚乳酸。其中,聚胺基甲酸酯 由下列反应物进行反应而成,其包含:聚酯二醇、二异氰酸酯与键延长剂,且聚酯二醇选自 下列之一或其任意组合:聚丁二醇己二酸酯(PBA)、聚乙二醇己二酸酯(PEA)、和聚己内酯 (PCL)。
本发明所提供的生物可分解塑料,可随着聚酯二醇分子量增加,以提高其机械强度。另 外,当生物可分解塑料未发生相分离时,可增加聚胺基甲酸酯比例,以增加其断裂伸长率。 此外,聚胺基甲酸酯占该生物可分解塑料重量比例小于20%,以使得抗撕裂强度高于低密度 聚乙烯(LDPE)。
再者,生物可分解塑料可更包含淀粉作为填充物,以降低其成本。因此,本发明所揭露 的生物可分解塑料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生物可分解塑料的化学反应式,其由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polyurethane,PU)与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混掺而成。其中,更可包含可完全生物 可分解的淀粉(starch)作为填充物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聚胺基甲酸酯/聚乳酸混掺物所具 有的抗撕裂强度高于市售塑料袋原料(LDPE),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塑料,聚乳酸与聚胺基甲酸酯。其中,聚胺基甲酸 酯系由下列反应物进行反应而成,其包含:聚酯二醇、二异氰酸酯与键延长剂,且聚二醇选自 下列之一或其任意组合:(PBA)、(PEA)、(PCL)。
其中,聚乳酸较佳的分子量范围为25000至300000。其中,聚胺基甲酸酯较佳的分子量 范国为25000至300000。其中,PBA、PEA与PCL较佳的分子量范围大于或等于500,而更佳 的分子量约为2000。其中,上述的生物可分解塑料较佳的由聚乳酸与聚胺基甲酸酯混掺而成。 其中,键延长剂较佳的是丁二醇。
其中,聚胺基甲酸酯占生物可分解塑料重量比例较佳的小于40%,以减少相分离现象, 而更佳的聚胺基甲酸酯重量比例小于20%,以使得抗撕裂强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
本实施例范例中,随着上述之聚酯二醇分子量增加,生物可分解塑料的机械强度也随之 增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田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田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95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