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超富集植物短萼灰叶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9279.7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7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刘加力;刘拥军;曹艳青;欧阳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 43005 | 代理人: | 夏赞希 |
地址: | 413000 湖南省益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超富集植物 短萼灰叶 铅污染土壤 伴矿景天 污染土壤 错开 土壤 富集 龙葵 种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超富集植物短萼灰叶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利用短萼灰叶、伴矿景天以及龙葵三种超富集植物不同的生长期,错开种植,充分利用不同植物对土壤中的铅的富集能力,使得土壤全年内都处于修复状态,进而加快了对污染土壤的修复速度,缩短了修复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超富集植物短萼灰叶 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和水体重金属污染是全球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据国家环保 部的调查显示,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至少有2000万公顷,水体重金属污 染问题也十分突出,江河湖库底质的污染率高达80.1%。因重金属造成的水体 和土壤污染已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 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矿产以伴生矿居多,在采矿工业区和冶炼工业区周围排出的重金属 “三废”常常形成情况复杂的污染,对人体、生物及环境造成巨大危害。铅 是一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属于危险废物,在环境中可以长期积累,进 入食物链后具有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作用,对人体和生物的神经系统、生殖 系统等造成巨大危害。目前治理铅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物 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修复 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植物来治理污染的环境,即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 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和转化及降解等作用机理来清除污染环境中的污染 物质。广义的植物修复包括利用植物净化空气,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 净化污水和治理污染土壤,主要包括重金属、放射性核素及有机污染物等。 狭义的植物修复主要指利用植物及根际圈微生物体系清洁污染土壤,包括无 机和有机污染物。而通常所说的植物修复主要指利用超富集植物的富集作用 去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即通过重复种植和收获超富集植物将污染土壤中 的重金属浓度降到可接受水平。植物修复技术具有费用低、效果好、可操作 性强、不破坏土壤和水体基本结构与功能、不引起二次污染、保持水体、美 化环境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污染治理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的前提是找到对某种或某些重金属具有特殊吸收富集能力 的超富集植物。超富集植物也叫超积累植物,这一定义最初是由Books提出 的,当时是用来命名茎中镍的含量大于1000mg/kg的植物。现在超富集植物 的概念已经扩大到植物对多种金属元素的超富集现象,即能超富集一种金属 元素或同时能富集几种金属元素的植物,超富集通常指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 量超过一般植物的100倍。目前国际上有关衡量超富集植物的常用标准有三 个:一是临界含量特征,即植物地上部分(主要指茎或叶)富集的重金属量 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以上,铅的临界浓度均为1000mgkg-1, 锌的临界浓度为10000mgkg-1;二是转移特征,转运系数(即植物地上部分(主 要指茎或叶)重金属含量与其根部重金属含量的比值)大于1。三是耐性特征, 是指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性,植物能正常生长。
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提出一种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超富集植物短萼灰叶修复铅污染土 壤的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土壤且提高土壤恢复速度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超富集植物短萼灰叶修复铅污 染土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将超富集植物短萼灰叶按照其自然生长期种植在铅污染耕地土 壤中;
步骤S20,将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按照其自然生长期种植在铅污染耕地土 壤中;
步骤S30,将超富集植物龙葵按照其自然生长期种植在铅污染耕地土壤 中;
步骤S40,将能源植物按照其自然生长期种植在铅污染耕地土壤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92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