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8606.7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6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牟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景青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36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潜流湿地 人工湿地系统 倾斜底面 蓄水池 污水处理 出水集水管 一端连接 污水处理过程 反冲出水管 蓄水池侧壁 堵塞 处理负荷 出水管 反冲洗 进水管 底面 侧面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垂直潜流湿地和设置于垂直潜流湿地下方的蓄水池(3);蓄水池(3)的底面为倾斜底面(31),与倾斜底面(31)较高的一端连接的蓄水池侧壁上设有进水管(4),与倾斜底面(31)较低的一端连接的蓄水池侧面上设有反冲出水管(6),垂直潜流湿地内设有出水集水管(7),出水集水管(7)连接有出水管(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减少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堵塞问题,而且具备反冲洗功能,从而基本上杜绝了堵塞问题,使用过程中基本无需破坏结构进行维护,而且处理负荷高,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湿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作为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以其建设运营成本地、去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组合多样化等优势,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潜流湿地主要分为垂直潜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和混合潜流湿地三大类,对于目前的潜流湿地而言,堵塞是其运行过程中的自然过程,也是设计和管理所要重点考虑的难题,据美国环保局对100多个运行中的人工湿地的调查表明,有将近一半的湿地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的五年内出现了堵塞,过度的堵塞会导致湿地水利负荷降低,运行寿命缩短,对湿地长效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行业内亟需克服现有技术中潜流湿地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垂直潜流湿地和设置于垂直潜流湿地下方的蓄水池;所述的蓄水池的底面为倾斜底面,与倾斜底面较高的一端连接的蓄水池侧壁上设有进水管,与倾斜底面较低的一端连接的蓄水池侧面上设有反冲出水管,垂直潜流湿地内设有出水集水管,出水集水管连接有出水管。
本发明通过将蓄水池设置在垂直潜流湿地的下方,污水先进入蓄水池,经蓄水池向上流经垂直潜流湿地,并经埋设于垂直潜流湿地中的出水集水管流入出水管,污水处理过程中,水流总体上是向上运动的,在该过程中,污水中的固体杂质一部分在蓄水池中直接沉积,另一部分经垂直潜流湿地过滤后向下落入蓄水池中,并沉积于蓄水池底面,大大减少了垂直潜流湿地的堵塞问题。当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关闭进水管,将冲洗水从出水口引入,在垂直潜流湿地中落下并冲刷垂直潜流湿地,将垂直潜流湿地中固体杂质冲入蓄水池中,并从反冲水管流出。
将蓄水池的底面设置成倾斜底面,有助于沉积的固体杂质的流出。
优选地,所述的垂直潜流湿地包括制备种植层和位于植被种植层下方的净化基质层,所述的蓄水池位于净化基质层的下方,且蓄水池的顶部与净化基质层之间设有多孔板。
优选地,所述的多孔板与蓄水池的底面之间设有多个承载柱。当该系统面积较大时,可以通过设置承载柱,提高多孔板的承载能力。
优选地,所述的净化基质层由颗粒状填料填充形成,所述的颗粒状填料的直径从下到上逐渐减小。既有助于保证水利负荷,同时也有助于反冲洗过程的水带走固体杂质。
优选地,所述的出水集水管为多根水平分布于净化基质层内上部的多孔管,该多根多孔管汇聚后与出水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倾斜底面为台阶式倾斜底面。台阶式倾斜底面的设计,避免了沉积的固体杂质堆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堆积在反冲洗水管处从而造成反冲洗水管的堵塞。
优选地,所述的反冲出水管的最低处与倾斜底面较低的一端齐平。有利于沉积的固体杂质随水流顺利流出。
优选地,所述的反冲出水管的内径大于进水管的内径。有助于增大出水流速,更有利于沉积的固体杂质的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景青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景青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8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