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种植增效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7722.7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5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海燕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2;C05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肥料 硝酸铵钙 玉米种植 增效剂 氯化钠 羧甲基纤维素 氨基酸添加 环境友好型 磷酸二氢钾 肥效 香樟叶 根系 骨粉 挥发 氮肥 改性 鸡粪 驱虫 天冬 钾肥 制备 磷肥 延迟 稻谷 释放 期限 吸收 污染 应用 配合 | ||
一种玉米种植增效剂,本发明以聚天冬胺酸、骨粉、氨基酸添加料为主要原料,并添加硝酸铵钙和改性后的羧甲基纤维素,能够改变肥料的释放能力和肥效持久力,减少肥料养分的损失,延迟稻谷根系对肥料的吸收期限;磷酸二氢钾、氯化钠、鸡粪和硝酸铵钙的配合协同作用能够防止氮肥、磷肥、钾肥的挥发与流失,固定肥料,显著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添加了香樟叶,同时具有驱虫作用,本发明所用原料为环境友好型,不会产生污染,使用方便,容易制备,适合广泛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有机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种植增效剂。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发展大国,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低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的手段是施用化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和使用的国家,年化肥施用量占世界总量的35%,但化肥的利用率不到30%远低于发达国家。由于化肥的利用率低,为了追求农作物高产,农民大量的施用化肥,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而且对土壤造成污染,使土壤出现盐碱、贫瘠、板结等现象,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同时化肥的流失会对水体造成有机污染,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提高肥料肥效和减少肥料流失,改善土壤环境,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目前现有的肥料增效剂,大多采用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作为肥料增效剂的主要成分,通过抑制土壤中的脲酶菌来延长复混肥料的肥效时间。但由于尿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极易污染水体,不宜长期施用,且肥效延长期短,对磷肥和钾肥的增效效果不显著,难以提高复合肥的综合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种植增效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玉米种植增效剂,包括以下重量比的成份:聚天冬胺酸10-20份、骨粉5-15份、硝酸铵钙10-15份、氨基酸添加料8-12份、腐殖酸4-8份、鸡粪5-10份、磷酸二氢钾5-10份、氯化钠5-8份、硫酸亚铁4-7份、草酸5-10份、改性羧甲基纤维素12-15份、香樟叶3-6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氨基酸添加料是由人头发、鸡毛、羊毛按照3:2:1重量份数比制成,其制作方法为:将人头发、鸡毛、羊毛清洗干净后,放于太阳下暴晒2-4小时,用以进行烘干、消毒,将晒好后的人头发、鸡毛、羊毛放于热风烘干箱中干燥至水份不大于2%,粉碎成40-60目粉末,即可制得。
所述改性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为:将20重量份数的羧甲基纤维素溶于200份重量份数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向溶液中加入5-10重量份数的丙酮,将溶液升温到75-80℃,保温20min,继续向溶液中加入10-15重量份数的改性液,搅拌40-60min,过滤,用55%乙醇溶液清洗,真空干燥,制得改性羧甲基纤维素。
所述改性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乙烯醇20-30份、水性聚氨酯15-25份、碳酸氢盐10-16份、马来酸氯苯那敏3-9份,乙醇40-60份;其制备方法为:将聚乙烯醇溶于乙醇中,升高温度到55-60℃,依次加入水性聚氨酯、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合均匀,降低温度到5-12℃,加入碳酸氢盐,混合均匀,用3-5倍乙醇体积的酸液浸泡20min,再用碱液中和至中性,过滤,制得改性液。
优选的,所述酸液制备方法为:量取20重量份数的盐酸,加入到400重量份数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将混合溶液放入冰水中,保温10min,向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0.5重量份数的浓硫酸,搅拌均匀,将混合溶液放入60℃干燥箱中干燥15min,制得酸液。
优选的,所述碱液制备方法为:称取4份氢氧化钠溶于80重量份数的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加入1.2份三乙醇胺,搅拌均匀,制得碱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海燕,未经刘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77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