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叶金腰的水培繁殖的培养液及培养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857509.6 申请日: 2018-07-31
公开(公告)号: CN108812326B 公开(公告)日: 2020-03-27
发明(设计)人: 张丽;刘虹;覃瑞;刘秤利;张丹丹;李媛媛;庞熊翠;赖奕亦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民族大学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代理人: 范盈
地址: 430074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大叶金腰 水培 繁殖 培养液 培养 方法
【说明书】:

发明为一种大叶金腰的水培繁殖的培养液及水培方法。本发明以大叶金腰叶片作为外植体,使用不同的培养液进行培养,根据外植体是否能生成不定根和腋芽以及所需时间长短作为依据,选择出适合大叶金腰的水培繁殖的培养液并进行室外移栽。本发明的培养方法移栽成活率高,极大的促进大叶金腰的繁殖,有效缩短生根时间,可以为金腰的规模化种植和大田管理提供原材料来源,适用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水培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叶金腰的水培繁殖的培养液和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金腰(Chrysosplenium)是一种隶属于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的植物,全球约65种,亚、欧、非、美四洲均有分布,但主产东亚温带。一般依据叶片对生或互生分为互叶亚属(Subg.Gamosplenium)和金腰亚属(Subg.Chrysosplenium or Subg.Dialysplenium):互叶亚属全球约33种,中国产23种6变种;金腰亚属全球约32种,中国产11种和2变种;东亚有大叶金腰约51种,中国有36种8变种,南北均产,且其中21种为中国特有种。金腰是一种具有匍匐枝或鳞茎的多年生常绿小草本,它多生于潮湿的环境中。金腰的花果期一般在早春,其植株矮小,这也是它很容易被分类学专家们忽略的一个原因。另外,虎耳草科内其他种属的植物大多有5个一组的花瓣或萼片,而大叶金腰非但没有花瓣,萼片也只是4个一组,这是大叶金腰与虎耳草科其它属植物最大的区别,也正因此该属在虎耳草科的系统演化上具有特殊地位。

大叶金腰多年生草本,高17-21厘米;不育枝长23-35厘米,其叶互生,具柄,叶片阔卵形至近圆形,长0.3-1.8厘米,宽0.4-1.2厘米,边缘具11-13圆齿,腹面疏生褐色柔毛,背面无毛,叶柄长0.8-1厘米,具褐色柔毛。大叶金腰生于海拔1000-2236米的林下或沟旁阴湿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四川东部、贵州和云南东部。大叶金腰具有药用作用,其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和肺、耳部疾病等。

植物快繁技术又可称为“快繁”和“微繁”,前者来源于其繁殖速度很快,后者来源于其使用的材料较细小。快繁是指在人为控制光照、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下,利用植物部分组织器官作为外植体繁殖出植株的方法。水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植物繁殖方法,是将植物的根、茎、叶、芽等切离植株,在一定条件下将浸泡于水中,待其长出不定根、不定芽后,可移栽,使其长成新的完整植株,水培是一种比较特别的营养繁殖方法,它除了可以用于促进生根,还能用于诱导不定芽、增殖芽苗、培养原球茎等,同时又克服了传统扦插受季节影响、遗传不稳定、扦插后管理环节繁琐等缺点,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繁殖快、成本低的特点。

研究表明大叶金腰含有甲氧基化和羟基化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应用价值颇高。现有技术中有利用愈伤组织培养方法进行金腰的繁殖与培养,但是,组愈伤织培养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将外植体如离体器官、细胞、原生质体等放置于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上培养,同时给予适合于外植体生长的环境与营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或者潜伏芽等,再进一步培养成整个植株。愈伤组织培养方法对无菌环境要求很高,对于培养条件、操作人员、设备的要求较高,且培养周期较长,不适合用于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

目前我国的金腰资源紧缺,且国内外关于金腰的水培快繁技术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大叶金腰的水培快繁技术,可以说尚属空白。因此,获得一种培养液成分简单,配制容易且适用于水培快繁的大叶金腰培养液,并以此培养液为基础开发出再生率高,操作简便,繁殖速度快,适用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大叶金腰的水培快繁技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一种大叶金腰的水培繁殖培养液,其可以使大叶金腰利用水培方式进行繁殖,实现大叶金腰快速繁殖的目的,该培养液可以快速促进大叶金腰外植体的生成腋芽和不定根,并促进腋芽和不定根的生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7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