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金功能化钛掺杂溴氧铋微球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5921.4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2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魏琴;王超;吴丹;任祥;王耀光;范大伟;马洪敏;张勇;徐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7/327;G01N27/48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高强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化 溴氧铋 钛掺杂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制备 微球 电化学发光信号 导电性 电化学分析 金纳米粒子 生物传感器 发光材料 灵敏检测 脑钠肽 无标记 基底 前体 应用 检测 | ||
1.一种基于金功能化钛掺杂溴氧铋微球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直径为4 mm的玻碳电极用氧化铝粉打磨抛光至镜面,再用超纯水洗涤干净;
(2)将6 µL、浓度为4~14 mg·mL-1金功能化钛掺杂溴氧铋微球的水溶液滴涂到电极表面,室温保存至干燥;
(3)滴涂6 μL、浓度为2~14 μg·mL-1的N-端脑钠肽前体的抗体溶液于玻碳电极表面,4℃下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
(4)滴涂3 μL、质量分数为1%的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活性位点,4 ℃下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
(5)将6 μL、浓度为0.001-50 ng·mL-1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端脑钠肽前体滴涂在电极表面,4 ℃下保存至干燥,超纯水清洗,即制得检测N-端脑钠肽前体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功能化钛掺杂溴氧铋微球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金功能化钛掺杂溴氧铋微球,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
(1)钛掺杂溴氧铋微球的制备
将0.4~0.8 g Bi(NO3)3·5H2O溶解到60 mL 2-甲氧基乙醇中,搅拌使其形成澄清溶液,然后缓慢加入1.2 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0.3 mL钛酸四丁酯,磁力搅拌30 min后将上述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160 ℃反应24 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钛掺杂溴氧铋微球;
(2)金功能化钛掺杂溴氧铋微球的制备
将0.3~0.5 g上述制备的钛掺杂溴氧铋微球分散到100 mL超纯水中,超声1 h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11;将5 mL、质量分数为1%的HAuCl4逐滴加入到上述溶液中,50 ℃下磁力搅拌5 h,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金功能化钛掺杂溴氧铋微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N-端脑钠肽前体的检测,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所制得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作为工作电极,连接在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暗盒中,将电化学工作站和化学发光检测仪连接在一起;
(2)化学发光检测仪参数设置为,光电倍增管的高压设置为750 V,扫描速率设置为0.1V/s;
(3)电化学工作站参数设置为,循环伏安扫描电位范围为-1.8~0 V,扫描速率设置为0.1 V/s;
(4)使用含100 mM KCl和40~140 mM K2S2O8的PBS缓冲溶液作为测试底液,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端脑钠肽前体产生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所述PBS缓冲溶液,其pH=5.5~8.5,用0.1 M Na2HPO4和0.1 M KH2PO4配制;
(5)根据所得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值与N-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对数的线性关系,绘制工作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592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