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翻片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5441.8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1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康长春;何希雄;林祥钟;林小荣;潘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带 翻片 翻转机构 旋转轴 玻璃 滑动结构 设备整体 伸缩结构 通道槽 旋转臂 臃肿 穿过 传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翻片生产线,包括前传送带(1)、翻转机构(2)、后传送带(3),翻转机构(2)包括旋转臂(201)和旋转轴(202),前传送带(1)带有滑动结构或伸缩结构,前传送带(1)前端可穿过旋转轴(202)上的通道槽(203)与后传送带对接。本发明在实现连续翻片、常规传输、间歇翻片的同时,不受玻璃大小、形状的限制,并且设备整体不臃肿,动作简洁、高效,实用性强,成本不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翻片生产线,特别是一种可实现间歇性翻转大小玻璃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玻璃在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将玻璃翻转为另一个面朝上再进行下一步的加工。玻璃翻片工艺一开始由人工操作完成,随着现代化自动化生产需求的不断加强,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玻璃翻转机构,配合生产线上的传输设备实现了玻璃翻片工艺的自动化生产。现有玻璃翻转机构有多种实现玻璃翻片工艺的技术方案,包括将传输设备设计为双层可翻转的传送带机构、在传输机构旁侧设置夹持玻璃边部并翻转的机械手、在两个传输机构之间设置的放射状绕一旋转轴分布的夹持臂,以上三种方案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例如设备臃肿体积太大,动作复杂、无法保证节拍、无法实现间歇性翻转动作等等。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596146.7的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四位翻片机》中采用了类似“在两个传输机构之间设置的放射状绕一旋转轴分布的夹持臂”的方案,其中玻璃翻转机构为一个旋转轴和旋转轴上呈十字型分布的旋转臂,在每个旋转臂的两块夹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吸取玻璃的吸盘,并且,旋转轴的中部设置有让玻璃通过的通道槽。上述实用新型的翻转机构结构较为简单轻便,能够完成高效简洁的玻璃翻转动作,同时可以保证节拍,更值得一提的是,旋转轴中部设置的通道槽可让玻璃板通过。这种玻璃翻转机构不仅可以实现玻璃的连续翻片,还能实现玻璃的常规传输,通过控制玻璃翻转机构的旋转频率,还能实现玻璃的间歇翻片动作:第一片玻璃被翻转机构翻转到下一个传输机构,第二片玻璃穿过旋转轴直接向前传输,以此类推。虽然上述装置能够同时实现翻转玻璃和不翻转玻璃的间歇性传输动作,但是前后两个传送带之间被旋转轴隔开,玻璃在传输方向上的长度必须大于旋转轴直径的两倍尺寸,对于异形玻璃,该长度甚至需要更大,否则玻璃在传输到旋转轴处时会掉落,传递的玻璃大小受到旋转轴直径的限制,由于这种旋转机构中的旋转轴的直径较大,所以小片的玻璃无法通过,两个传送带之间只能通过面积较大的玻璃,故采用这种翻转机构的现有生产线无法满足更多的加工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生产线采用四位翻片机的生产线无法实现小片玻璃的间歇性翻转加工需求。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翻片生产线,包括传送带、翻转机构(2)、机架(4),所述传送带分为前传送带(1)和后传送带(3),所述前传送带(1)、翻转机构(2)、后传送带(3)依次固定在机架(4)上;所述翻转机构(2)包括若干组旋转臂(201)、旋转轴(202)、分割器(204),所述旋转臂(201)固定在旋转轴(202)中部的垂直平面上,所述一组旋转臂(20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固定的支架(205),所述旋转臂(201)端部设置有吸取玻璃的吸盘组件;所述旋转轴(202)中部设置有让玻璃通过的通道槽(203),所述分割器(204)驱动旋转轴(202)带动旋转臂(201)旋转,所述机架(4)上设置有光纤检测装置(209),所述通道槽(203)的上下宽度适于让传送带端部通过,所述前后传送带中的至少一个为动传送带,所述动传送带端部可伸入通道槽(203)与另一端的传送带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传送带可滑动地设置在机架(4)上,所述机架(4)上设置有直线滑轨一(102),所述动传送带下方设置有滑块(101)与直线滑轨一(102)配合连接;所述动传送带通过整体滑动与另一端传送带对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动传送带通过固定板(103)固定在滑块(10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5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线穿线槽板的自动对齐的输送装置
- 下一篇:T型钢电磁翻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