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磁动力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5348.7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0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叶恩平;王海平;叶浩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应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8/00 | 分类号: | B60K8/0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317523 浙江省台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磁动力机构 非磁性层 动力装置 磁条 壳体 第一驱动装置 驱动动力 输出动力 通孔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动力的技术领域,具体新能源磁动力机构,新能源磁动力机构,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至少一组动力装置、至少一组驱动动力机构输出动力的第一磁条、以及位于动力装置与第一磁条之间的第一非磁性层、驱动第一非磁性层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一非磁性层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动力的技术领域,具体为新能源磁动力机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
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纯电动汽车的一种,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来说,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采用氢气,氧化剂则采用氧气,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是直接采用氢燃料,氢气的储存可采用液化氢、压缩氢气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
新能源汽车氢发动机汽车:氢发动机汽车是以氢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一般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或汽油,氢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气体氢。氢发动机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
新能源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使用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的汽车。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被划分为节能汽车。
目前,新能源汽车多种多样,驱动机构、驱动方式、驱动原理也各有特点,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新能源动力机构,可供消费者在消费时,有多一种选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新能源磁动力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新能源磁动力机构,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至少一组动力装置、至少一组驱动动力机构输出动力的第一磁条、以及位于动力装置与第一磁条之间的 第一非磁性层、驱动第一非磁性层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一非磁性 层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换挡装置, 换挡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第二磁条、以及位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的第二非磁性层、以及驱动第二非磁性层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非磁性层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动力装 置包括带有磁性的齿条、与齿条啮合的飞轮、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磁条相连,另一端与壳体相连,飞轮连接有动力输出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带有磁性的齿条、与齿条啮合的飞轮、第三磁条,飞轮连接有动力输出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一偏心轮、驱动第一偏心轮运动的驱动装置,第一连杆的 一端与第一非磁性层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偏心轮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应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温岭市应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53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