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FPT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53122.3 | 申请日: | 2018-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8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飞;蒋生龙;孙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龙管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 地址: | 311407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塑料内管 玻璃钢 外管 电缆导管 固化成型 塑钢复合 内外管 嵌置 缠绕 分层剥离 树脂胶液 受热 结合力 内表面 包覆 穿线 平滑 软化 成型 浸透 | ||
一种MFPT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塑料内管的外表面上缠绕有带结的玻璃纤维,缠绕玻璃纤维时塑料内管的外表面受热软化使结的下半部分嵌置在塑料内管的外表面内,包覆玻璃钢外管时玻璃纤维和其上的结浸透树脂胶液,玻璃纤维和其上的结亦一并固化成型为玻璃钢外管的一部分。本发明中,塑料内管的内表面平滑,对穿线十分有利;成型后玻璃纤维和其上的结亦一并固化成型为玻璃钢外管的一部分,整体强度高;玻璃纤维上的结下半部分嵌置在塑料内管的外表面内,增大内外管之间的结合力,长期使用内外管不会分层剥离。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导管,具体是涉及一种MFPT塑钢复合电缆导管。
背景技术
MFPT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其中M表示改性,F表示热固性玻璃钢复合材料,P表示热塑性塑料,T表示电缆导管,是把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复合为一个整体,二者优势互补,高强、耐热、耐腐、阻燃、经济实用。检索可知,为把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复合为一个整体,公开号为CN204651860U的“一种带凸点的低阻耐磨夹砂塑钢复合电缆导管”专利,其改进点是在内管外表面设有凸点以及在玻璃丝和内管之间设有石英砂,石英砂与半球形凸点可以增大内外管之间的摩擦力,但增大了内管的制造难度,且由石英砂浸胶固化成的过渡层强度较低;公开号为CN203967702U的“一种带中间粘结层的低阻耐磨塑钢复合电缆”专利,其改进点是在内管外表面沿内管轴向涂覆有一层中间粘结层,中间粘结层将内外管紧密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这种方法不容易控制涂覆粘结剂的量和均匀性,粘结剂过多或过少都会降低内外管之间的结合力,且内管的塑料材料高分子链呈现非极性,为惰性形态,目前没有粘结剂能够很好地解决内外管的粘合问题,实验证明塑料内管和玻璃钢外管未经处理直接用粘结剂复合,两者之间极易产生分层脱落,无法满足施工时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MFPT塑钢复合电缆导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MFPT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包括塑料内管和玻璃钢外管,所述塑料内管的外表面上缠绕有带结的玻璃纤维,缠绕玻璃纤维时塑料内管的外表面受热软化使结的下半部分嵌置在塑料内管的外表面内,包覆玻璃钢外管时玻璃纤维和其上的结浸透树脂胶液,玻璃纤维和其上的结亦一并固化成型为玻璃钢外管的一部分。
作为优选,所述玻璃纤维上结的直径为2-4mm,结的间距为3-5cm。
作为优选,所述玻璃纤维螺旋式缠绕在塑料内管的外表面上,螺距为2-4cm。
制作时,挤出内管并定长切割后备用,先是将内管套置在芯模上,芯模带动内管转动时,将带结的玻璃纤维螺旋式缠绕在塑料内管的外表面上,同时顺着缠绕方向将内管的外表面加热软化,并用挤压辊将结的下半部分挤压嵌置在塑料内管的外表面内,然后再涂覆树脂胶液并静置使得玻璃纤维和其上的结浸透树脂胶液,最后包覆玻璃钢外管,带结的玻璃纤维和其上的结亦一并固化成型为玻璃钢外管的一部分。
本发明中,塑料内管的内表面平滑,对穿线十分有利;成型后带结的玻璃纤维和其上的结亦一并固化成型为玻璃钢外管的一部分,整体强度高;玻璃纤维上的结下半部分嵌置在塑料内管的外表面内,增大内外管之间的结合力,长期使用内外管不会分层剥离。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带结玻璃纤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带结玻璃纤维缠绕在塑料内管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局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玻璃纤维,2-结,3-塑料内管,4-玻璃钢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龙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龙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31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