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X射线CT管的阳极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3061.0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6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啸;方奇;叶华伟;汪上杰;徐伟梁;曹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默真空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5/10 | 分类号: | H01J35/10;H01J35/16 |
代理公司: | 无锡派尔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0 | 代理人: | 杨立秋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极组件 阳极靶 圆环槽 管壳 散热效率 圆环 医疗器械技术 油冷却回路 冷却回路 热辐射 套在 契合 辐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X射线CT管的阳极组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用于X射线CT管的阳极组件包括阳极靶盘和套在阳极靶盘上的管壳,阳极靶盘上开有多个圆环槽,管壳具有与圆环槽数量相同的圆环。通过圆环和圆环槽相契合,有效增加辐射面积,提高了热辐射散热效率。进一步的,在管壳的底部单独采用水基冷却回路,与现有的油冷却回路共存,从而实现更高的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X射线CT管的阳极组件。
背景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是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医学诊断手段。CT系统的核心器件是X射线CT管。X射线CT管通过对阴极灯丝进行加热激发出热电子,并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加速电场作用下,高速撞击到靶面,从而产生X射线。这部分能量仅占据总能量的1%,而剩余约99%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因此,靶盘上受电子撞击的部位升温很快。通常阳极靶盘在真空管壳内进行高速旋转,这样可以将热量分散到整个靶盘从而避免局部过热。在高真空高温条件下,靶盘上的热量主要通过热辐射传递给真空管壳,由流经真空管壳的循环冷却液带走。CT管工作时,靶盘整体温度超过1200℃,靶盘焦点轨迹温度超过2000℃,靶盘焦斑处温度超过2600℃;其阳极轴承主要采用银或铅干润滑轴承,轴承滚珠的极限工作温度分别对应450℃和350℃,因此CT管的热量管理至关重要。如果散热不及时,会造成靶盘在焦斑处局部过热引起金属靶面蒸发,进而导致管芯打火;或者造成滚珠轴承中的滚珠过热,使其涂层损害从而导致轴承卡死,两种现象都直接导致CT管故障。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普通CT管的靶盘设计和冷却方式的示意图。靶盘由金属靶面和石墨焊接组成,电子束撞击金属靶面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石墨上,并辐射到真空管壳上。CT管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在管芯外围流动吸收真空管壳上的热量,再通过冷却组件的油泵的压力循环出来,最终与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但是由于石墨靶盘和真空管壳的辐射面积有限,辐射效率低。因此,普通CT管的管芯总体散热效率较低,一方面在大功率长时间加载时,易造成靶盘或滚珠过热,引发管芯打火或轴承卡死的现象,从而影响CT管的寿命;另一方面导致CT整机两次扫描之间需要大量的等待时间,影响了整机系统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X射线CT管的阳极组件,以解决现有的阳极组件散热能力差,影响CT管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X射线CT管的阳极组件,包括阳极靶盘和套在所述阳极靶盘上的管壳,所述阳极靶盘上开有多个圆环槽,所述管壳具有与圆环槽数量相同的圆环。
可选的,所述圆环槽与所述圆环一一契合。
可选的,所述阳极靶盘和所述管壳保持相同的电位。
可选的,所述管壳的底部中设有两个半圆环形通路,并用盖板密封连接。
可选的,所述管壳的底部开有两个开口,用于流入和流出冷却液。
可选的,所述管壳和阳极靶盘同时接地。
可选的,所述冷却液为水基冷却液,其成份包括乙二醇、去离子水、防腐剂和防锈剂。
可选的,所述管壳中圆环的材质为钼,其表面等离子喷涂氧化铝钛。
可选的,所述氧化铝钛为AT13或AT40。
可选的,所述管壳中圆环的材质为不锈钢,其表面做烧氢黑化处理。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用于X射线CT管的阳极组件,包括阳极靶盘和套在阳极靶盘上的管壳,阳极靶盘上开有多个圆环槽,管壳具有与圆环槽数量相同的圆环。通过圆环和圆环槽相契合,有效增加辐射面积,提高了热辐射散热效率。使CT管可承载更长的连续扫描时间,相应的整个CT机的可连续工作时间更长;另外延缓部件老化,延长CT管的使用寿命,节省了维修和更换费用,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默真空技术无锡有限公司,未经麦默真空技术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3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