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移动的风光互补手机充电桩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52547.2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8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林;丁迎春;庄慧敏;李杨;黄皓伦;唐必秀;张道元;蒋崇智;黄宗惠;唐必芬;黄宗莉;唐碧英;唐必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S10/12;H02S10/40;H02S20/3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钟显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 支撑底座 桌台 风光互补 手机充电 可移动 万向轮 柱体 风力发电装置 太阳能电池板 充电电源线 可再生资源 表面开设 公共场合 环保节能 获取方式 节能环保 太阳光照 造价成本 接触处 有效地 手机 风能 新能源 市电 太阳能 充电 开口 移动 转化 | ||
1.一种可移动的风光互补手机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太阳能电池板(2)、风力发电装置(3)和充电电源线(4),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和风力发电装置(3)分别通过支架安装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顶部两侧,所述充电桩本体(1)还包括柱体(5)、桌台(6)和支撑底座(7),所述支撑底座(7)设置位于所述桌台(6)的底部,所述支撑底座(7)下方设置有万向轮(10),所述柱体(5)的底端设置在所述桌台(6)的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5)与所述桌台(6)接触处开设有多个的开口(8),所述开口(8)旁边通过活动铰链(26)连接有壳体(27),所述充电电源线(4)穿过所述开口(8)露在所述柱体(5)外侧,所述壳体(27)和所述开口(8)的数量与所述充电电源线(4)的数量相同,所述桌台(6)表面开设有多个的用于放置手机的凹槽(9),所述柱体里面设置有风光互补控制器(11)、主控制器(12)以及WIFI模块(13),所述支撑底座(7)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4)、充电头(24)和拉线装置(23),所述蓄电池(14)旁边固定设置有逆变器(15),所述充电头(24)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线(4)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头(2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头(24)设置有活动转接口(24),所述充电电源线(4)环绕于所述拉线装置(23)上,并通过活动转接口(24)与充电头(24)固定连接,所述风光互补控制器(11)通过所述逆变器(15)与所述蓄电池(14)电性连接,所述WIFI模块(13)与所述主控制器(12)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2)与所述蓄电池(14)的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风光互补手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活动铰链(16)与充电桩本体(1)连接,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角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风光互补手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为圆形或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风光互补手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装置(3)支架上部(28)与风力发电装置(3)之间焊接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风光互补手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装置(3)包括旋转叶片(18)、发电机(19)和安装座(17),所述旋转叶片(18)均匀布置于所述发电机(19)壳体外,所述安装座(17)与所述支架(2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顶部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风光互补手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5)与所述桌台(6)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风光互补手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脚轮(10)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7)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风光互补手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5)上设有环形遮阳蓬(20),所述环形遮阳蓬(20)的四周设置有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与所述柱体(5)连接,且所述环形遮阳蓬(20)下设置有照明灯(21),所述照明灯(21)与所述蓄电池电性(1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风光互补手机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桌台(6)为圆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风光互补手机充电桩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充电桩本体(1)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风光互补控制器(11)将风力发电装置(3)和太阳能电池板(2)共同产生的电能进行调节、整合,以直流电的形式输出,经过逆变器(15)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然后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到蓄电池(14)内,以供充电桩为手机充电;
步骤二:用户通过充电电源线(4)接入将要充电的手机进行充电,充电时打开壳体(27)利用拉力将其露于开口(8)外,进行充电;
步骤三:充电完成时充电电源线自动缩回开口内,将壳体(27)盖住开口(8),充电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25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装置、终端设备及充电方法
- 下一篇:电池充电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