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环保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50236.2 | 申请日: | 2018-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8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周曙东;周芳;陈家冬;尚学伟;周浩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沈淼 |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环保 钻孔 灌注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涉及建筑领域的承载桩领域,解决了钢筋笼下放过程中的摇晃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步骤一、开挖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机开钻时均应慢速钻进,待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钻机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泥浆面始终不得低于钻机护筒底部;泥浆由泥浆循环系统内的泥浆提供;步骤二、第一次清孔,应该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采用钻机的掏渣筒清孔;步骤三、下放钢筋笼;在钢筋笼下放的过程中地面上放置有限制钢筋笼摇晃的限位装置;步骤四、下放导管,第二次清孔;步骤五、灌注混凝土;步骤六、拔出护筒;步骤七、截除桩头;其优点是,在下放钢筋笼的过程中减小钢筋笼的摇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的承载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领域中,地基的各种性能直接关系到上部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在使用时的方便性,在一些地基土质不良的地区,尤其是软土地区,经常需要进行地基土的改良或置换等处理方式,或在进行基坑开挖时,需要对基坑周围土进行支护作用。现常用于地基处理及基坑支护中的技术有:钻孔灌注桩等。
公告号为CN10474651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泥土劲性复合桩,包括由水泥土搅拌而成的圆柱形桩体,所述桩体由同心的桩芯部和桩周部构成,并在桩周部内设有同心的纵向骨架以及可提高桩体强度的填充骨料。施工时,先制作水泥土桩体,然后插入纵向骨架和套管,并在套管外桩周部投入填充骨料,待桩体凝结到一定程度时,将套管拔出,并用水泥浆液灌入缝隙,使得两者充分粘结。
一般纵向骨架为钢筋笼,但是在插入钢筋笼时经常会发生钢筋笼摇晃并碰撞孔壁,造成施工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优点是,在下放钢筋笼的过程中减小钢筋笼的摇晃。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节能环保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挖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机开钻时均应慢速钻进,待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钻机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泥浆面始终不得低于钻机护筒底部;泥浆由泥浆循环系统内的泥浆提供;
步骤二、第一次清孔,应该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采用钻机的掏渣筒清孔;
步骤三、下放钢筋笼;在钢筋笼下放的过程中地面上放置有限制钢筋笼摇晃的限位装置;
步骤四、下放导管,第二次清孔;
步骤五、灌注混凝土;
步骤六、拔出护筒;
步骤七、截除桩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泥浆循环系统增加了泥浆的重复利用性,减小泥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此外限位装置在下放钢筋笼的时候限制了钢筋笼的摇晃,提高钢筋笼的下放速度,也减小了钢筋笼与孔壁的撞击,保护了钻孔,待下放导管,第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上两个半圆环形的限位环,在下放钢筋笼的时候,两个所述限位环位于钢筋笼的两侧,且各个所述限位环上均设有向钢筋笼方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接触于钢筋笼上钢筋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高度大于钢筋笼相邻横向钢筋之间的间隙,长度大于钢筋笼相邻纵向钢筋之间的间隙,所述限位环上螺纹连接有延伸入地面内的插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设置在钢筋笼周边,使得限位环上的限位板位于钢筋笼的外壁,对钢筋笼竖直进入钻孔内提供导向作用,在钢筋笼有摇晃的趋势时,钢筋笼受到限位板的限制,进而使得钢筋笼摇晃趋势减小,插杆的作用使得限位环稳固的固定在地面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在限位环上,且所述连接杆在远离限位板的一端延伸出限位环,所述限位板与连接杆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02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