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碱防水玻璃棉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9438.5 | 申请日: | 201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2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万玉梅;刘侠;宋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玉梅 |
主分类号: | C04B26/12 | 分类号: | C04B26/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朱亲林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碱 防水玻璃棉板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改性氧化石墨烯 改性玻璃纤维 聚天冬氨酸酯 硅烷偶联剂 环氧大豆油 酚醛树脂 混合料 阻燃剂 催化剂 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防水玻璃 防水性能 固化成型 耐碱性能 尿素混合 重量份 称取 制备 尿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碱防水玻璃棉板,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按重量份数计,依次称取:40~50份酚醛树脂,10~12份尿素,5~12份硅烷偶联剂,5~8份催化剂,2~3份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0~18份环氧大豆油,10~15份聚天冬氨酸酯,3~4份阻燃剂,60~100份改性玻璃纤维布和5~12份改性氧化石墨烯;将酚醛树脂与尿素混合,并加入硅烷偶联剂,催化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环氧大豆油,聚天冬氨酸酯,阻燃剂和改性氧化石墨烯,搅拌混合后,得混合料,将混合料与改性玻璃纤维混合,于温度为200℃的条件下固化成型,得耐碱防水玻璃棉板。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耐碱防水玻璃棉板具有优异的耐碱性能和防水性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碱防水玻璃棉板,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玻璃棉是以石英砂、白云石、蜡石等天然矿石,配以其他的化工原料如纯碱、硼等,经过高温熔融、玻璃液澄清、离心甩丝、固化成型等关键工艺制成的保温隔声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吸音性能,燃烧性能为A级,质量轻(易于施工时的搬运、加工、安装),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玻璃棉作为防火A级的保温材料,使用比较普遍、成熟。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目前玻璃棉的“短时间-部分浸泡吸水量”不符合外墙外保温要求,因此改善其防水性能对于保持无机纤维的保温性,提高其耐用性非常必要。目前,改善无机纤维棉板防水性能的方法多集中在纤维层和界面层之间设置防水膜、设置防水层(布或者纸材料)、喷涂防水层。尽管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成本很高,或者防水性能有限。如何在成本增加不多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无机纤维的防水性,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此外,玻璃棉板的耐碱性也是业内十分关注的问题。玻璃棉作为保温材料,在上墙过程中需要进行砂浆界面剂的涂覆,而砂浆界面剂多为碱性,因此玻璃棉的耐碱性将直接决定系统的耐用性。如何提高无机纤维棉的防水耐碱性能,降低处理成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而传统的玻璃棉板还存在防水性能和耐碱性能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因此,如何改善传统玻璃棉板的防水性能和耐碱性能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缺点,以求探索研制出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玻璃棉板是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玻璃棉板防水性能和耐碱性能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耐碱防水玻璃棉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碱防水玻璃棉板,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40~50份酚醛树脂,10~12份尿素,5~12份硅烷偶联剂,5~8份催化剂,2~3份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0~18份环氧大豆油,10~15份聚天冬氨酸酯,3~4份阻燃剂,60~100份改性玻璃纤维布和5~12份改性氧化石墨烯;
所述改性玻璃纤维布的制备方法为:
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水按质量比1:20~1:30混合,并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质量5~10倍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混合后,得混合液,将混合液与正硅酸乙酯按质量比10:1~20:1混合,离心分离,洗涤,煅烧,得预处理二氧化硅,将预处理二氧化硅与水按质量比1:10~1:12混合,并调节pH至4.0~4.2,加入预处理二氧化硅质量0.5~0.6倍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得预改性二氧化硅,将预改性二氧化硅与氯化铜溶液按质量比1:8~1:10混合,过滤,干燥,得改性二氧化硅;将改性二氧化硅与异丙醇按质量比1:10~1:12混合,超声分散后,加入改性二氧化硅质量3~5倍的玻璃纤维布,搅拌混合后,烘干,得改性玻璃纤维布。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60或硅烷偶联剂KH-570中任意一种。
所述催化剂为氯化锌或氯化镁中任意一种。
所述阻燃剂为氢氧化铝,膨胀石墨或氢氧化镁中任意一种。
所述煅烧方式为以4~5℃/min的速率升温至550℃,并保温煅烧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玉梅,未经万玉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94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