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板侧模后浇带支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9209.3 | 申请日: | 201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5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蒋国平;肖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江夏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板 侧模后浇带支设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厚板侧模后浇带支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厚板厚度在300mm以上的后浇带模板施工图;(2)施工准备:预备软管、木方、多层板、充气泵、充气嘴及软管卡箍;(3)钢筋绑扎并安装软管:根据设计的后浇带模板施工图进行绑扎面筋和底筋,并将软管安装在底筋和面筋之间绑扎出的气柱安装腔内;(4)软管固定、充气:将软管固定,并通过软管卡箍将软管的两端用充气嘴完成封堵,通过充气泵完成软管的充气以形成起到侧模作用的气柱;(5)混凝土浇筑:完成厚板后浇带区域以外部位的混凝土浇筑;(6)拆模,软管放气、抽出;(7)软管清洗、回收。利用软管充气后形成的气柱对混凝土进行阻隔,达到了侧模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厚板侧模后浇带支设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建筑功能和外观造型的需要,工程建筑规模也逐步扩大,对工程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后浇带施工中,采用木模或钢丝网进行模板支设,出现了模板难以固定、容易爆模、漏浆、成型效果差等问题。施工技术明显力不从心,逐渐凸显出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板侧模后浇带支设方法,利用软管充气后形成的气柱对混凝土进行阻隔,达到了侧模的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厚板侧模后浇带支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厚板厚度在300mm以上的后浇带模板施工图;
(2)施工准备:预备软管、木方、多层板、充气泵、充气嘴及软管卡箍;
(3)钢筋绑扎并安装软管:根据设计的后浇带模板施工图进行绑扎面筋和底筋,并将软管安装在底筋和面筋之间绑扎出的气柱安装腔内;
(4)软管固定、充气:将软管固定,并通过软管卡箍将软管的两端用充气嘴完成封堵,通过充气泵完成软管的充气以形成起到侧模作用的气柱;
(5)混凝土浇筑:完成厚板后浇带区域以外部位的混凝土浇筑;
(6)拆模,软管放气、抽出;
(7)软管清洗、回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当厚板板厚在300~500mm时,先铺设下模板,并在下模板上侧绑扎底筋,在底筋和下模板之间且位于用于形成后浇带的区域下侧设置有一对木条;在底筋上且位于一对木条的上侧安装钢筋支架,并在钢筋支架的外侧设置与钢筋支架之间形成气柱安装腔的限位钢筋;将软管自下而上安装在气柱安装腔内;绑扎面筋,并在面筋的上侧且位于气柱安装腔的上方分别设置木方。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支架由直径14mm的钢筋按500mm间距布置而成;所述限位钢筋由直径为10mm的钢筋按1000mm间距布置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当厚板中带有止水钢板:在预设的垫层凹部铺设防水卷材,在垫层的上侧绑扎底筋,并在防水卷材与底筋之间且位于用于形成后浇带的区域下侧设置有一对砼条;在底筋上且位于一对砼条的上侧设置一钢筋支架,并在钢筋支架两侧部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一悬臂状态的止水钢板;将止水钢板与一U型钢筋抱箍的下端相焊接,并在止水钢板的下侧及U型钢筋抱箍内分别安装两根相叠加的软管;绑扎面筋,并在面筋上且位于U型钢筋抱箍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木方。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支架由直径14mm的钢筋按500mm间距布置而成,所述U型钢筋抱箍由直径10mm的U型钢筋按500mm间距布置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当止水板以下部位的高度超过300mm时,在止水钢板的混凝土迎面侧需增设混凝土侧钢筋支架,所述混凝土侧钢筋支架由直径10mm的钢筋按500mm间距布置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江夏学院,未经福建江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92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