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棉铃虫拟青霉菌菌株三炬-18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849174.3 申请日: 2018-07-28
公开(公告)号: CN108753630B 公开(公告)日: 2020-10-09
发明(设计)人: 仲乃琴;钞亚鹏;杨敬;刘宁;赵盼;骆毛喜;林克明;余劲聪;宋双伟;郝辽洋;熊悯梓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三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A01N63/30;A01P1/00;C12R1/79
代理公司: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代理人: 姜义民
地址: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火炬高新区***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棉铃虫 青霉 菌株 18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生物制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棉铃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heliothis)菌株三炬‑18,该菌株已于2018年06月14日向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869,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本发明的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用于马铃薯疮痂病的生物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棉铃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heliothis)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疮痂病,是一种危害马铃署块茎植物病害。表现为块茎表面出现近圆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或斑块,手摸质感粗糙。一般分为两种发病症状,分别是网纹状病斑和裂口状病斑。通常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仍可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雅,商品品级大为下降,招致一定的经济损失。以前在我国境内由于发病率不高,为害面积不大,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近些年来,在内蒙、河北、山东等地区的发病面积越来越大,引起的经济损失也非常可观。因此,迫切需要对这种病害进行科学防治。

根据人们长期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研究,已经确定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疮痂链霉菌等。并且这些致病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即在土壤环境偏碱性条件下容易生长和引起马铃薯病害,而在偏酸性土壤环境中则很少出现。

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选用无病种薯;(2)、多施有机肥或绿肥,可部分抑制发病;(3)、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4)选择保水好的菜地种植,结薯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5)、化学预防:一些化学农药可以用来防治疮痂病;(6)生物防治法:筛选对疮痂病病原菌有良好抑制效果且定植能力强的微生物,在生产种薯过程中及农田种植过程中施用,达到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株棉铃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heliothis)菌株三炬-18,该菌株已于2018年06月14日向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869,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其活性成分为棉铃虫拟青霉菌菌株三炬-18。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微生物菌剂的方法,1)马铃薯固体培养基(g/L)制备:马铃薯浸取液1L,葡萄糖20g;固体培养基加入15g琼脂;2)棉铃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heliothis)菌株三炬-18在马铃薯固体培养基上活化3次;3)取1环于50ml马铃薯液体培养基,28℃,摇床培养2天;4)发酵液经12,000r/min离心1min钟后,分别收集上清和沉淀,沉淀悬浮于同体积的无菌水中,制备细胞悬液。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菌株三炬-18和其菌剂的应用,对(疮痂病链霉菌)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i)、肿痂链霉菌(S.Turgidiscabies)、加利利链霉菌(S.galilaeus)能抑制其生长,能对马铃薯疮痂病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为纯生物制剂,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可以解决化学农药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后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对降低病害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2)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防治马铃薯疮痂病。。

附图说明

图1菌株三炬-18对疮痂病链霉菌4.0076的抑菌效果图。

图2菌株三炬-18对疮痂病链霉菌4.1765的抑菌效果图。

图3菌株三炬-18对酸疮痂链霉菌4.1789的抑菌效果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三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三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91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