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导向式平交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47073.2 | 申请日: | 2018-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1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肖晓斌;温亚;孙洪蕾;牛茹茹;曾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7/28 | 分类号: | E01B7/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 平交道 具有 轨道交通 系统 | ||
1.一种内导向式平交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叉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横向一侧在交叉前侧具有A1缺口,所述第一通道的横向另一侧在交叉后侧具有B1缺口,所述第二通道的横向一侧在交叉前侧具有A2缺口,所述第二通道的横向另一侧在交叉后侧具有B2缺口;
第一动梁,所述第一动梁位于交叉前侧,且在移入所述第二通道以填补所述A1缺口的A1位置、和移入所述第一通道以填补所述A2缺口的A2位置之间可运动;
第二动梁,所述第二动梁位于交叉后侧,在移入所述第二通道以填补所述B1缺口的B1位置、和移入所述第一通道以填补所述B2缺口的B2位置之间可运动,
所述第一通道的两内侧面分别为用于对导向轮导向的导向侧面,所述第一通道的两侧顶面分别为用于对支撑轮走行的支撑顶面,
所述第二通道的两内侧面分别为用于对导向轮导向的导向侧面,所述第二通道的两侧顶面分别为用于对支撑轮走行的支撑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导向式平交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梁,包括平行设置以限定出所述第一通道的A1边梁和B1边梁;
第二固定梁,包括平行设置以限定出所述第二通道的A2边梁和B2边梁;
所述A1边梁穿入所述第二通道内的部分截去形成所述A1缺口;
所述B1边梁穿入所述第二通道内的部分截去形成所述B1缺口;
所述A2边梁穿入所述第一通道内的部分截去形成所述A2缺口;
所述B2边梁穿入所述第一通道内的部分截去形成所述B2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导向式平交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梁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A1边梁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表面延伸方向与所述A2边梁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所述A1位置时,所述第一动梁移入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表面衔接所述A1边梁位于所述A1缺口两侧的侧壁,
在所述A2位置时,所述第一动梁移入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表面衔接所述A2边梁位于所述A2缺口两侧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导向式平交道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A1位置时,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B2边梁面接触抵接,
在所述A2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B1边梁面接触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导向式平交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梁包括:A1子梁和A2子梁,所述第一表面形成在所述A1子梁面向所述B1边梁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二表面形成在所述A2子梁面向所述B2边梁的一侧表面上,
在所述A1位置时,所述A1子梁填补所述A1缺口以衔接所述A1边梁位于所述A1缺口两侧的两段;
在所述A2位置时,所述A2子梁填补所述A2缺口以衔接所述A2边梁位于所述A2缺口两侧的两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导向式平交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A1子梁的梁宽大于等于所述A1边梁的梁宽,所述A2子梁的梁宽大于等于所述A2边梁的梁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导向式平交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梁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B1边梁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四表面延伸方向与所述B2边梁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所述B1位置时,所述第二动梁移入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表面衔接所述B1边梁位于所述B1缺口两侧的侧壁;
在所述B2位置时,所述第二动梁移入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四表面衔接所述B2边梁位于所述B2缺口两侧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导向式平交道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B1位置时,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A2边梁面接触抵接;
在所述B2位置时,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A1边梁面接触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707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锻铸一体的辙叉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轨道线路减振扣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