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用爆珠鉴别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6331.5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2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唐杰;许嘉东;胡兴峰;谭广璐;朱玲;彭忠;朱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G06F17/1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0006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爆珠 紫外光谱数据 烟用 待测样品溶液 预处理 多元数据分析 鉴别 紫外光线 紫外可见光谱 高效快速 化学鉴别 连续波长 绿色环保 样品用量 乙醇溶剂 分类 内液 图谱 扫描 填补 检测 吸收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用爆珠鉴别分类方法,包括:预先将多个待测爆珠样品的内液分别溶于乙醇溶剂中,获得多份待测样品溶液;采用连续波长的紫外光线扫描各份待测样品溶液,检测获得各待测样品溶液对紫外光线吸收的紫外光谱数据;将各紫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多元数据分析技术对预处理后的紫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各个紫外光谱数据对应的待测爆珠样品是否属于同一类别。本发明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图谱结合多元数据分析区分与鉴别烟用爆珠,填补了烟用爆珠化学鉴别技术方面的空白,该方法步骤简单、样品用量少、高效快速、绿色环保、易于普及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分析检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烟用爆珠鉴别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爆珠”卷烟作为一种新型的烟草制品,逐渐引起国内外烟草界的广泛关注。爆珠是一种脆性胶囊,里面包裹了特色香味的液体,内置于卷烟滤棒中,通过自行手动捏爆使液体流出,从而达到改善卷烟的理化特性、圆润香气、改善吸味,使吸烟者得到更为舒适的体验,也较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解决卷烟增香、保香问题。
目前见到的烟用爆珠的研究仅有关于爆珠缺陷和位置偏差的发明专利,尚未见到有关烟用爆珠鉴别研究的相关报道。虽然部分爆珠可以从外观颜色进行鉴别,但是对于相同外观爆珠或者自身成分发生改变的爆珠需进行化学分类鉴别,才能够将不同成分的爆珠加以区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用爆珠鉴别分类方法,解决了具有相同外观的爆珠无法区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烟用爆珠鉴别分类方法,包括:
预先将多个待测爆珠样品的内液分别溶于乙醇溶剂中,获得多份待测样品溶液;
采用连续波长的紫外光线扫描各份所述待测样品溶液,检测获得各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对紫外光线吸收的紫外光谱数据;
将各所述紫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
基于多元数据分析技术对预处理后的紫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各个所述紫外光谱数据对应的待测爆珠样品是否属于同一类别。
其中,所述预先将多个待测爆珠样品的内液分别溶于乙醇溶剂中包括:
制备多份2~3ml相同的乙醇溶剂;
将每份所述乙醇溶剂中溶入1~3颗所述爆珠样品内液,获得溶液浓度在预定范围内的所述待测样品溶液,使得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对250nm~330nm波长范围内紫外光线的最高峰吸收值为0.2~1.0;其中,同一份所述乙醇溶剂中溶入相同的爆珠样品内液,不同所述乙醇溶剂中,溶入不同的爆珠样品内液。
其中,所述采用连续波长的紫外光线扫描各份所述待测样品溶液,检测各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对紫外光线吸收的紫外光谱数据包括:
对每份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均采用紫外光线扫描三次,检测获得三组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吸收紫外光线的吸收光谱数据,并以三组所述吸收光谱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对紫外光线吸收的所述紫外光谱数据。
其中,所述检测获得各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对紫外光线吸收的紫外光谱数据包括:
以乙醇作为调零参比液,采用光纤紫外光谱仪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对紫外光线的吸光度。
其中,所述将各所述紫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
将所述紫外光谱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后,采用标准归一化、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一阶导数或二阶倒数中任意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对所述紫外光谱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将各所述紫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图对紫外光谱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再采用一阶导数运算方法对所述紫外光谱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一阶导数光谱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6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