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育成牛的日粮配方以及提高饲料效率的饲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45932.4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4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雅晶;李胜利;史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50/10 | 分类号: | A23K50/10;A23K10/30;A23K10/37;A23K20/174;A23K20/20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日粮配方 饲料效率 预混料 饲喂 食槽 蒸汽压片玉米 瘤胃酸中毒 全株玉米 生长发育 营养代谢 营养物质 钙元素 钾元素 磷元素 硫元素 氯元素 镁元素 钠元素 铁元素 硒元素 重量份 采食 豆粕 青贮 栓系 维生素 限量 饲养 疾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育成牛的日粮配方以及提高饲料效率的饲喂方法。所述日粮配方,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全株玉米青贮20~80份、蒸汽压片玉米5.8~57.1份、豆粕11.4~19份、预混料2.9~4.5份;其中,所述预混料中包含钙元素、磷元素、镁元素、钾元素、硫元素、钠元素、氯元素、铁元素、硒元素,以及维生素。本发明采用所述日粮配方,结合自动采食槽或栓系饲养方式限量供育成牛采食。本发明在大幅降低饲喂成本的同时,满足育成牛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从而提高饲料效率,并有效防止瘤胃酸中毒等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育成牛的日粮配方及其提高饲料效率的饲喂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奶牛养殖业在过去十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养殖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育成牛(7月龄至初次配种受胎)阶段是后备牛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通常情况下,犊牛断奶后需饲养至13~15月龄,体重达到350~380kg,体高达到127cm,胸围达到170cm左右才开始配种,22~24月龄首次产犊、产奶。在产犊之前,育成牛一直处于“净投入”阶段,即只有饲料、疾病防控、劳动力等成本投入而无产奶收入。该阶段的主要饲养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日粮营养供应使其按时达到理想的体型和体重标准,确保其能够及时配种受胎。育成牛的培育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据的比例最大(50%以上),从7月龄到12月龄期间,每日平均采食超过5kg的干物质,因此提高育成牛的饲料效率对提高养殖效益和粪污减排至关重要。典型的育成牛日粮配方以粗饲料为主(50%,DM基础),日粮蛋白水平达到13~14%,以满足平均日增重700~800g的营养需要。以粗饲料为主的日粮配方通常会带来较低的饲料效率,而精料比例过高又会带来瘤胃酸中毒、体况超标和饲料成本上升。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开发设计出能提高育成牛饲料效率的日粮配方及其配套饲喂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根据育成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及其胃肠道生理特点,结合奶牛生产实践,应用精细化配方技术和饲料学知识,最后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育成牛日粮配方及饲喂技术。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育成牛的日粮配方,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全株玉米青贮20~80份、蒸汽压片玉米5.8~57.1份、豆粕11.4~19份、预混料2.9~4.5份;
其中,所述预混料中包括钙元素、磷元素、镁元素、钾元素、硫元素、钠元素、氯元素、铁元素、硒元素,以及维生素。
现有的多数配方存在不提供配方所能达到的净能水平和其他营养素水平,这就使得配方不具有精准性,同时缺乏灵活性。本发明所述的日粮配方均按照能氮平衡原则及育成牛饲养标准及营养需要量进行设计。
以干物质为基础测定时,所述日粮配方的营养物质为(重量百分比):粗蛋白12.9~15.5%、瘤胃可降解蛋白8.9~10.2%、瘤胃非降解蛋白4.1~5.3%、中性洗涤纤维19.0~45.6%、非纤维碳水化合物30.5~54.6%、淀粉26.3~43.8%、粗脂肪2.4~3.2%、钙元素0.7~0.8%、磷元素0.4~0.5%。
所述日粮配方的代谢能为2.4~2.9Mcal/kg、维持净能为1.5~1.9Mcal/kg、增重净能为1.0~1.4Mcal/kg。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的,按重量份计,所述日粮配方由如下组分组成:全株玉米青贮20~40份、蒸汽压片玉米40~57份、豆粕16~18.7份、预混料3.7~4.3份;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的,所述预混料中,按重量百分比为钙元素18~19%、磷元素5.5~6.5%、镁元素4~5%、钾元素1~2%、硫元素2~3%、钠元素7~8%、氯元素11~13%;余量为铁、硒、维生素等成分;
优选的,钙元素18.5%,磷元素6.0%,镁元素4.2%,钾元素1.4%,硫元素2.6%,钠元素7.5%,氯元素12.0%;余量为铁、硒、维生素等成分。
其中,铁、硒即为铁元素、硒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59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