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844777.4 | 申请日: | 2018-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3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婧;惠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核壳结构 颗粒肥料 制备 无机配料 造粒装置 原料肥 表面包覆 肥料颗粒 绿色环保 启动装置 无毒无害 粉体层 粉体 缓释 肥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造粒装置中加入原料肥颗粒,启动装置后加入无机配料粉体,搅拌处理,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肥料。本发明采用造粒装置在原料肥表面包覆无机配料粉体层,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肥料,所得肥料颗粒具有长效、缓释功能,使用时间长,肥料的利用率高;本发明所述方法简单易操作,产品可快速大量制备且成本较低,原料无毒无害,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缓释肥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粮食作物的增产一直是农业领域的不懈追求,尤其是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业增产更是刻不容缓。目前,粮食作物增收的主要措施为肥料的使用,我国作为化肥的生产大国,也是化肥使用大国,每年的化肥使用量超过7000万吨,利用率却不超过35%,超过4500万吨的化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大量化肥流失到空气、水体、土壤中,导致土地盐碱化、水体富营养化、空气污染等问题,成为典型的污染源头。因此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其使用量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一般而言,大量化肥直接使用,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很少,而化肥缓释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缓释肥料主要分为三类,包括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包膜或涂层肥料以及载体缓释肥料,其中选择合适的包膜或载体对化肥利用率的提高至关重要。缓释肥料可以将内部的营养成分缓慢释放,使之具有长时间的效果,肥料颗粒的包膜或载体材料的选择、不同结构缓释肥料的制备等多有报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CN 108191473 A公开了一种颗粒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颗粒肥料为核-壳结构,内核包含有机肥,壳层由有机碳源组成,所述有机肥的含氮量≥2%,有机碳源将内核中的氮先进行微生物的固持作用,再对外转化进行供氮,进而实现对氮素释放的调控,但合适的有机碳源的选择较为困难,同时该发明对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没有进行详细介绍。CN103880550 A公开了一种利用空心陶瓷微珠包覆法制备缓释化肥的方法,该方法以煤矸石空心陶瓷微珠或粉煤灰空心陶瓷微珠、化肥和粘结剂为原料,空心陶瓷微珠通过粘结剂将化肥包覆,同理得到多层包覆结构,但该缓释化肥中空心陶瓷微珠作为包膜,稳定性较差,且化肥中营养元素的释放不易控制。
综上所述,缓释颗粒肥料的制备仍需要寻求简单快速、缓释速率稳定可控、原料无毒无害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采用造粒装置,以常见的无机粉体为壳体原料,包覆在原料肥表面,制备得到核壳结构的颗粒肥料,所述颗粒肥料具有长效缓释功能,肥料的利用率高;所述方法简单易操作,无有毒有害原料,成本较低,绿色环保。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向造粒装置中加入原料肥颗粒,启动装置后加入无机配料粉体,搅拌处理,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肥料。
本发明中,采用造粒装置在原料肥表面包覆无机配料粉体层,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颗粒肥料,可以使肥料的养分缓慢释放,延长使用时间长,利用率大大提高,避免直接使用造成大量浪费,并降低对环境尤其是土壤造成的污染;所述方法简单易操作,可快速大量制备且成本较低,同时以固体废料为原料,有效降低其对环境的压力,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工艺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造粒装置包括圆盘造粒机和/或滚筒造粒机。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原料肥包括化学肥料和/或有机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47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